第34部分(第3/4 页)
尸体一般不穿衣服,用绳子从上到下缠绕,男的缠九层,女的缠七层,把尸体绕捆成一团后装进一个大布口袋里。家人组织治丧小组,派人分头向村族的长者和亲朋报丧。
第二十一章 摩梭人文化(6)
亲朋到来后,在死者家的堂屋正中挖一个坑,把口袋竖着放进坑里,并用木棍支撑着尸体不要倒下,然后用一只大锅把坑口扣住。在坑口四周的地上洒一些清水,防止尸体腐烂变臭。锅上还要扣一个竹箩筐,把死者的衣物都放在箩筐里,坑前放一张桌子,上面放一些祭品。尸体一般在家停放几夜,然后进行火化,这段时间人们称为“寄葬”。在这一期间,死者的家人要请村里的两位老人来守灵,请喇嘛念经为死者超渡灵魂,并请木匠打造棺材,然后选择吉日把尸体放进棺材。尸体进入棺材时,家人要鸣枪或放炮,并请达巴巫师在棺材前给死者念经,为他的灵魂引路,让他回到祖先的身边。在寄葬期间,人们要到山上砍树木。在准备火化的地方,用木头打4个高木桩,之间的空隙刚好能放进一个棺材。同时还要砍来一些比较好的松木,在桩子上架起木栏,男的架十九层,女的架十七层,为后面的火葬做好准备。
在火葬前两天,家人还要为死者举行集体吊唁,并在吊唁的前一天由死者的儿子请来主持火葬的喇嘛。在一片哀乐声中,主持火葬的喇嘛和巫师在灵堂前念经,为死者超渡亡魂。在死者的灵堂周围,用麻绳挂着许多画着符咒和图画的纸旗,和一块四方形的猪肉祭品。在喇嘛和巫师念经时,亲朋好友开始吊唁活动,死者的家属设宴款待来人。第二天吊唁时,主人要准备一匹马,请巫师念经保佑亡灵骑马归去。巫师念完经后,要把马的身子洗干净,然后让主人牵着马在村子里走一圈。
次日就可以进行火葬了。这天清晨,家属要牵着驮着死者衣物和随葬品的马,围绕棺材逆时针绕三圈。之后死者的家属、亲友开始披麻戴孝,男的戴用麻布做成的白帽子,女的在发辫中编一些麻丝,然后所有人开始痛哭。接着,主人请四个人抬棺材,并鸣枪或放炮三声,开始出殡。
在去坟地的路上,巫师和喇嘛走在棺材前念经,送葬的亲友哭着走在棺材后面,死者的直系亲属背着为死者准备的供品和陪葬品。到了坟地后,喇嘛开始念点火的经文,然后由主持火葬的喇嘛打开棺材,把尸体放在木头堆中央点火焚烧。点火后,亲属把孝帽和孝麻,以及死者的衣服投入火中烧掉。在焚烧尸体的过程中,亲属还要向火里不断洒酥油,喇嘛和巫师则不停地念经。
火化结束后,家属用一个口袋去装骨灰。拣骨灰时,要先从脚部开始,按照从身体下部向上部的顺序拣,最后拣头骨。骨灰拣好后,由两个人背着送到死者姓氏的坟山里,且这两人在路上不能说话。到了坟地,他们找一个山洞或者树洞,把骨灰放进去,并解开布口袋,据说这样死者能早日升天。然后他们中的一个对着骨灰说自己去找水,另一个说自己去找柴,再朝不同的方向走,离开坟山。至此,火化仪式结束。在死者去世后的第一百天,家属还要请喇嘛来念经,超渡死者的灵魂。
八、摩梭人朝山节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居住在泸沽湖一带的摩梭人都要朝拜格姆山,摩梭语称这个节日为“格姆刮”,意为“转女神山”。据说朝山节始于摩梭祖先泥月乌定居在此的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藏传佛教的传入和摩梭人长期的母系氏族生活,在这里演绎出很多动人的神话传说,其中摩梭人就把格姆山神看作是最重要的女神,关于她的传说世代流传。
传说在很早以前,泸沽湖附近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格姆。她不仅有出众的容貌,而且多才多艺,能吹悦耳的竹笛、唱动听的歌,还会制作漂亮的裙子。她的美名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远近村寨的很多小伙子都赶来向她求婚,天上的一位男神也喜欢她,并用旋风把她卷走了。结果,附近很多人都在后面齐声呼叫追赶,男神在慌乱中把格姆丢开了。格姆摔死在地上,身子化成山峰,灵魂变成一个女神,保佑着这里的摩梭人,使他们五谷丰收、人畜兴旺、风调雨顺。后来,这个女山神还被认为是主管爱情和婚姻的主神。所以人们特别崇拜格姆女神,而格姆山也成为摩梭人顶礼膜拜的神山。在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摩梭人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动,在山南麓的神庙里祭祀格姆女神。
每年这天清早,各村寨的青年男女衣着盛装,携带着供品和饮食,老人们拿着转山时使用的经幡和供品,附近的东巴巫师和喇嘛拿着法器,成群结队地入山朝拜。到了山脚下,人们把准备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