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韩非的“术”治,是跨越千年经久不衰,也是中华民族遗留下的智慧。作为当时历史的局限性,虽然韩非的一些思想具有片面性,但还是很有研究价值,也给几千年后的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而且一些观点,在当今的商场,官场,军事,或者其他很多方面,还是很受用,只有懂得灵活运用,懂得随机变通,“神秘之术——独断决策”的术治,还是一套很好的谋略。
思 考
1。你怎么理解人性管理和制度管理的区别?
2。试验:10个人开会,你怎么兼并大家的意见?
3。你对树立威信有新的观点吗?
4。你身边的人都了解你吗?你怎么把握沟通的主动权?
5。如果你对某件事有了观点,但别人提出了新的观点,你怎么看?
引 申
一。管理之道
在我从事管理的过程中,关于管理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
我曾经和两位在读的MBA研究生探讨过关于企业的一些管理问题,其中一位是某企业的张总,另一位是政府旗下某公司的董事长(罗董)。张总对于管理,还是比较偏向于人性化管理,他个人觉得只有以“人”为本,让员工对企业有家的归宿,才能充分的调动员工的才华和积极性。而罗总则偏向于制度化管理,他觉得无方不成圆,只有塑造企业的文化,才能使员工有统一的目标,只有发挥制度的约束和促进作为,才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得员工自发的创造价值。
针对张总和罗董的管理方式,我对两个公司作了简单的了解和分析:
其一,在张总的公司,公司团队确实很和谐,但组织上缺少规范性;如某一设计师自做主张的改变设计图,请假迟到的事也常有发生,甚至有下属和上司争吵的情况。虽然员工看起来很团结,但反过来想,如果发生事变,会不会形成党派,成为公司最大的威胁了?虽然有时候,员工自发的加班加点,有主人翁意识,但这样效益高吗?领导的职能能充分发挥吗?我个人觉得要人性化,也得有个标准,有个限度,而在人性化的基础上辅以制度化才能对人性化进行约束和完善。
其二,在罗董的公司,节奏比较强,大家也很有战斗力,但缺少一种活力。大家也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作为下面的员工也只是机械的去履行命令。有一个胆大点的员工说:在这样的制度下,很难获得重视,想晋升也很难,他还抱怨公司的制度不灵活甚至有点死板。在问及对公司领导的看法时,他说有时候半个月都见不到老板,对老板几乎一无所知。我个人认为,老板和员工之间如此不熟悉,怎么做好管理了?虽然在管理上确实创造了距离感也做到了立威,但缺乏一个限度。在这样环境下,员工怎么可能自主的发挥创造性了?而在用人上,如果缺少沟通,公司又如何去发觉人才了?而且制度未必人人能适合,对于不适合制度但又确实是人才,那不错过人才?如果一切局限在制度的框架下,员工怎么去创新?所以我觉得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应辅以人性化的管理,相辅相成,才能浑圆天成。
针对上述两种管理,人性化化管理就像“术”制,是需要灵活运用,根据实际情况去管理,而且管理很大程度是管制心理,管制思想,根据人的本性,运用管理的技巧,从而实现管理的职能化。而制度化管理,就像“法”制,给企业制造一个标准和框架,使员工自发的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公司的规矩;同时“法”治可以给公司提供绝对的指导意义,从而保证公司的利益。
从现代管理学上讲,人性化管理,相当于环形管理,环环相扣,但领导若和员工的距离走的太近,便难以树立威信,而没有威信的领导,在发布命令或安排任务时,并不能实现命令和任务的价值最大化。要知道,人都是有劣根性,公司使用人情,也很容易成为员工利用的借口。所谓“军令如山”才能打好仗的,所以只有保证领导的权威,才能保证公司的经营能顺利的进行,因此在管理上,领导还是要使用神秘之术,和员工适当的保持距离,使员工敬畏你,尊重你,建立自己的威信。
再说一下制度化管理,如今的年代是个人才济济的年代,所谓的人才,如果不能灵活的运用,恐怕在制度下按部就班,也变的不是人才,或者说,一些人才,忍受不了制度的框框架架,而被迫离开。如汉朝开国功臣樊哙,就是不喜欢受拘束的人,但不能不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在制度下,再配合人性化,自然可以协调不同的人才,为公司效力。
所以,我们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