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以在轻松和谐的气氛里,配合孩子制定新的学习计划。
有的父母在孩子深夜伏案用功的时候,常常感到十分欣慰,却忽视了长期晚睡晚起,会使孩子的学习效率下降。大脑生理学研究证实,高效的学习时间,中小学生为40分钟,长期“疲劳战”必然事倍功半,甚至损害大脑。
家长除了帮助孩子控制适宜的学习时间,保证孩子的睡眠之外,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在复习过程中采用交叉、间隔复习的方法,合理使用左右脑,以提高学习效率。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才作用非同一般。学习亦是如此。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有“实学”的意识。有人想成为演讲家,于是买来一摞理论书籍,潜心研究如何演讲,结果理论知识、要领、须知掌握了一大堆,可是从未张嘴演讲过,所以他永远也成不了演讲家。
所以,在引领孩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教孩子记住多少东西,而是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所以说,善于学习比拿高分更重要。
注重礼节礼貌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的心理,支配着人的各种行为,甚至影响着一个人的容貌。气质是一个人的真正魅力所在。
人们常把人的容貌比做美丽的鲜花,而鲜花是有季节性的,鲜花总有凋零之时。与容貌相比,人的气质就如同是一棵苍劲的松树,它给人的美是不受容貌和年龄制约的。气质的美会在一个人的言谈话语、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中表现出来。这种美是自然而然地流露,而不是刻意生硬地模仿。因此,一个人的礼仪修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气质做起。
良好的气质是以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思想品质为基础的,同时还取决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气质是一个人多种内在素质的综合反映,气质看似无形,实为有形,它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谈行为等表现出来,良好的气质能够深深地吸引他人、征服他人。培养良好的气质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和多方面的积累。没有礼节不懂礼貌的人,是不会拥有好气质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古往今来,以礼为上,有君臣之礼,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之礼;有先礼而后兵,礼多人不怪的格言。正由于有礼,我们的先辈们广交朋友,华夏文明才源远流长。
文明礼貌一词古来有之,是做人的准则。可是现在相当一部分家长和老师都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讲文明礼貌,而孩子也并不把它当做一回事。对待文明礼貌,视而不见,闻而不做,触而不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校园里,不文明礼貌行为随处可见:
①家里来了客人,往往连个招呼都不打;上学、放学路上碰到街坊邻居,从来不说一句话扭头就走;出门时也不吭一声,回家晚也不打个电话,害得爹妈四处打听……
②日常生活中,乘公共汽车,几乎没有人让座,年轻人不给老弱病残、孕妇小孩让座。不懂礼貌,不知谦让……
③孩子们乱丢垃圾。在校园公共区域和教室内,吐出的痰迹、空饮料瓶、废纸片和食品包装袋等经常可以见到。
④肆意损害公物。最典型的是在书桌、椅子上用刀、用笔刻划“留言”,用涂改液等在上面乱写乱画,在教室的墙壁上涂抹。上面写出的内容大都是消极颓废,甚至是思想不健康的语言垃圾。这不但破坏了公物,也污染了其他孩子的视觉及心灵。
⑤语言不美。少数同学说话带脏字,而且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一些同学当别人意见与自己不同时,尤其是当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受到制止时,往往恶语伤人,庸俗不堪。
⑥行为不雅。个别同学在教学楼道甚至在教室内大声喧哗,破坏了教学环境应有的宁静与和谐。
⑦公共场合起哄、喝倒彩。公共场合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教室是公共场合,校园是公共场合,升旗仪式会场也是公共场合,在公共场合必须遵守秩序。但是我们很多同学却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说话,瞎起哄,下课了在走廊上乱喊乱叫,互相打闹。
以上所列举的种种行为都是不懂礼节礼貌的表现。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得上是一个懂礼节礼貌的孩子呢?
所谓的礼节礼貌,简单地讲就是符合道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