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忘节俭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德国前总理科尔有次宴请朋友,快吃完时,发现盘子里还有些汤汁,便用面包在盘子里擦了一下。他吃完面包后,发现盘子里还有点汤水,就毫不犹豫地拿起盘子,用舌头舔了起来。德国之所以能从二战后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一跃而成为经济强国,正是由于千千万万个德国人,都有科尔总理的这种节俭的精神。德国现在富了,但他们没有忘记过去。
与日本、德国相比,中国一直很穷。虽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有所提高,但人均收入仍是世界上偏低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处于温饱线以下,有数百万的学龄儿童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因此,我们更需要勤劳节俭。
3。 是孩子锻炼成长的需要。
勤俭有助于磨炼人的意志,能锻炼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古人曾说过“俭能养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没有勤奋劳动、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艰险、努力拼搏的意志,就很难适应竞争日益剧烈的社会需要。俭朴的生活可以培养优良的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果让孩子自小养成好逸恶劳,追求吃喝玩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那是很危险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节俭的好品质呢?
1。 首先家长要端正认识。
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子女一般都是尽量满足其需要,这在情理之中。但在孩子的吃、穿、用等方面盲目与别人攀比,就容易使孩子形成追求享受、虚荣等不良心理。
2。 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最初的行为表现主要是从父母身上模仿的。家长要有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俭朴,精打细算,如珍惜粮食,节俭用水、用电等,在孩子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
3。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勤劳节俭的道理。
使孩子懂得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一滴水、一度电都是经过工人的辛勤劳动得来的,父母供他们衣食住行所需费用,也不是不费力气就挣来的。
4。 要让孩子从小事着手,养成节俭的习惯。
首先在使用学习用品上要讲节约,不要因为写错一个字就撕掉一大张纸,不要老是碰断铅笔芯,书包、笔盒能用就用,不要轻易换新的,做到物尽其用。同时要在生活上讲节约,如人走灯灭,一水多用,爱护衣物等。孩子的衣食住行,不要高档化,只要吃饱穿暖,整洁大方就可以,不必过分讲究。
5。 要管好孩子的零用钱。
零用钱可适当给一点儿,但不能过分宽裕。家长要关注孩子零用钱的用途,发现不正当的用途,家长要及时地指出。
6。 要富门寒教。
我们提倡教育孩子勤俭节约,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乱花一分钱,目的不是通过孩子的劳动为家里创造财富,让孩子少花钱而存多一点钱,而是要孩子从小就习惯于劳动,习惯于节俭,通过磨炼,形成良好的品质,使孩子更有出息。
锻炼身体与学习同行(1)
儿童时期正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好机会。如果错过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旧习惯的干扰,新习惯就难以形成。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必然有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身心健康的孩子才能学习更好。
1。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数学、语文、英语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大学才是孩子成功的出路。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而耽误学习时间,不值得。其实,体育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的智力水平的发展。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使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思维更加灵活、协调。其次,人们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因为参加体育活动本身就必须克服困难,遵守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自己某些不良的个性品质。第三,体育活动能增进快乐,调节情绪。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科学家称之为“快乐素”,它能使人产生愉悦感。
重视孩子的身体,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孩子的体育锻炼是家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有了好身体才能有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本钱,未来才可能为家庭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