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月产值多160万元,汇报完毕,请指示!”
假设你的上级是较稳重、温柔型的,你在汇报工作和沟通问题时,就不要显示性格魅力,必须改变打法,降低说话频率,最好与领导的口气一模一样,人都愿意和自己相似的人沟通。
3�敏感话题,试探先行
在沟通敏感话题时,一定要洞悉领导的价值观,否则,很容易失败。很多时候说话不是要表明什么观点,而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试探领导的态度。这样的说话技巧是“放话”。你要用灵活的方式和领导沟通,才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总之,要想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你不仅要拼命地工作,更需要注重和领导沟通的技巧,掌握了这个说话的“法宝”,才能顺应领导的心思。如果能够把领导的禁区都了如指掌,领导能让你离开吗?
比如,你想和领导沟通对一位商界朋友的看法,当你不知道领导是否喜欢他时,你可以试探性地问领导:“领导,您最欣赏的商界人物是哪些”、“领导,某某某您喜欢吗”,只要领导一表达清楚态度,你就可以根据其态度“见风使舵”。我们一定要纠正一个思维误区,很多人都认为见风使舵不是好事,其实见风使舵是顺应规律,是应该提倡的,重要的节点在于去做什么事,做好事就是对的,做坏事就是错的。
九、如何领会上司的“弦外之音”
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是含蓄,要表达的意思一般都包在了话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话里有话”、“弦外之音”。人们借“弦外之音”进行幽默调侃、讽刺发泄、批评鼓励、摸底打探、表达主张、暗藏需求。
当然,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也不例外。前程无忧公司针对职场“弦外之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近1400名受访者中,超过九成的人曾使用或遭遇过“弦外之音”现象。显然,“弦外之音”现象在职场中很普遍,特别是在你和领导沟通的过程中,你更要领会上司的“弦外之音”,这样才对自己有好处。否则,好不容易等到的一次升职机会,你却让它偷偷地溜走了。 王睿平日里和领导私交甚好,有一次领导特意安排王睿和他一起去美国出差。但当时想与领导同去的人很多,所以,对于这件事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考虑到影响的问题,领导当着大伙的面先问了一句:“小王,你的英语很不错吧?”可当时王睿也没考虑太多,老老实实地回了句“我的英语很差啊”,话刚说出口,他身边的同事便“毛遂自荐”,说自己英语还不错。
此时的王睿发现自己做了件傻事:“领导只是在给自己一个去的机会,只管点头不就好了吗,这下把机会拱手相让了。”果不其然,那位自荐的同事顺利去了美国公干,可王睿知道,当时在场的几个英语都“不咋地”。领导平时工作比较繁忙,行踪不定,而且又在“万人之上”,一般员工能见到领导的次数并不多,与领导的“情分”也相对较少。因此,领导的“弦外之音”是最具职场属性的,多半会涉及加薪、升职、绩效考核、裁员等一些令人敏感的话题。而“弦外之音”的形式以试探、提问、激励的方式居多。所以,对领导的话要多加留心,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不经意的谈话可能就是对你现在的工作的总结和下一步现在的工作重点的安排。王奇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而她正是因为没有听懂领导的“弦外之音”而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更为关键的是,她的“弦外之音”被领导解码了。
有一天,她正为不知道新品牌的牙膏该如何表现出独一无二的清新感,而在电脑桌前伤透脑筋时,领导迎面而来,问她:“还好吗?工作进展得怎么样?”王奇带着无力的眼神说:“我正在苦思当中,但我很难想出新的创意。”接着她又略带抱怨地诉苦道:“这家广告客户真是够蠢的,艺术指导能力不足,业务经理又混……也许事情总是物极必反,越大的公司越容易走下坡路。”就在她说了这最后一句话之后,只听领导丢下一句:“我朋友大概快来了,偏偏眼睛有点不舒服。”眨一眨眼睛后,领导慢慢地走向他的办公室。
在这次简短谈话后的几个月内,曾是公司里最炙手可热的广告新星的王奇发现自己不再获选为重要广告案的一员了。受挫的她想请领导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领导一改温和的态度说:“我如何相信你能处理大案子呢?你根本无法专注于工作,还用叛逆的态度对待客户,我能放心吗?”其实,当领导突然对你特别关爱时,未必是别有用心,小心自爆短处,坏了前途。若你在一个职场中“扎根”久了,对企业的一些内外部运作制度、身边的环境和自己的上司都已经熟悉了,那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