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张闻素20070224海口
晨读暮诵,钟鸣鼎食
如此这般的学子生涯勤奋作息与贵族之家权威气派,还有谁人还有哪家还在谨遵恪守呢?在如今的纷纷扰扰红尘滚滚奔奔忙忙的岁月里,除了那些在校在读的学生。
怀念,那些早读的课堂和晚修的灯光,我们现在的人生状态和未来梦想其实已在那些时刻就被照亮,然后,随着我们不断长大,我们脚步会自然而然朝着那个方向。过去,决定了现在,现在,还将一如既往地决定着未来。
在我关于晨读暮诵的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位精心的陪读者,只要听到我读书的声音,她脸上就一定挂着知足的笑容,有条不紊照顾着学子一日三餐的同时,还偶尔向我们请教某些字的写法,某些字的用法,某些加减乘除的算法,虽然她因为儿时家境从未受到过正规学校教育,但她一心向学之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后来,在儿女长大成人之后的数年内,她竟然模仿着我们,早晨鸡鸣而起,晚间秉烛夜读,竟然就这样读完了家、春、秋、红楼梦和近现代的某些大部头的作品,言谈之间甚至经常运用非常正式的书面语言与我们沟通交流,更让我惊诧的是她后来竟然开始酝酿象巴金那样写一部关于旧式封建家庭礼教与生活型态的自传体小说《深宅大院》,为此,母亲还不止一次与我商谈过她的构思中的脉络与情节。在与母亲的言谈之间,我深知她有如何羡慕如何渴望读书求学并写作著述的机会。
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样的母亲,就成为我一生砺志的榜样,甚至买来些诗经、劝学、战国策和孙子兵法之类的古典作品与现代的英文书籍并列着放在床头,但惭愧的是,常常因为种种借口和理由不能坚守。
回首反思总结,我们头脑中那些基础知识的积淀有哪些不是通过少年儿童时期的晨读暮诵反复吟咏而得以现在的倒背如流?如果,如果我们一直延续这样的阅读朗诵的习惯,该当如何?也许,我们早已是出口成章落笔成文随心所欲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如果我们从学习英文的那天开始就一直坚持着学生的作息每天早早晚晚颂读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美国独立宣言,甚至不计其数地大声高呼美国小布什在攻打伊拉克之前于那艘军舰上义愤填膺的讲话,再读读英国布莱尔首相于清华大学的演讲,等等等等,也许,多年之后,言谈之间就会洋溢出民族精英与国家领袖般的气宇轩昂。
晨读暮诵,是一种痛苦折磨还是成功习惯?为何,儿时的坚守变成了老大之时的懈怠?
或许,我们早已在潜意识为这样的懈怠找到了成百上千种理由,成年,让我们比我们的少儿时期精益求精地明白了如何为懈怠与推脱找到足够的论据和论证。
如此优雅习惯的养成和坚守,真的有那么困难和痛楚吗?为何,长大了的变老了的我们为何会自动放弃当初的那些卓越的习惯?如果再度坚守,会当如何?
在钟鸣鼎食般的责任感与仪式感中,让我们晨读暮诵。
张闻素20070312北京 。 想看书来
西湖诗社
我们一起来做西湖诗社吧。
因为,只要走近西湖,便自然而然地成了诗人,相信无数到过西湖的人一定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不仅仅是感悟也是亲历,千里寻访西湖,自己也懵懵懂懂地不知与这样水光潋滟的一爿春水有着怎样剪不断理还乱的机缘,只是觉得应当在这里再做点什么才能对得起西湖,对得起西湖的千古美名和不朽篇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西湖更加流芳百世地千古下去。于是就想或者发起或者复兴或者参与西湖诗社的组织,用以聚集关于西湖的诗词歌赋,或创建或修葺基于江南诗词新思想的交流平台,启发新生代诗人词人关于西湖的创作灵感,也梦想着为中国诗坛增加些新人新作新秀,以诗歌星探般的执着与狂妄。
虽然术业有专攻而我并非专攻诗词,只是偶有机会偶有兴致便拿出唐诗宋词元曲附庸风雅地独自吟哦三两首,出身于经济学的我有如此这般的想法简直有些梦呓般的荒唐可笑,可是,这样的想法近日却仍然让我乐此不疲的想下去想下去甚至开始做下去。
西湖诗社,从百度空间开始好吗?亦或从百度空间的“中国诗歌”开始,这个空间不是关于西湖旧诗词的重复记录和赏析,而是大家关于西湖的原创新作,原创无价,相信中国的诗坛,一定需要原创的鲜活血液,尤其是来源于西湖的题材。
西湖,千百年来注定永远是天然的鲜活的,是诗性的,自开湖始,但凡游经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