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上的孙中山听;孙中山首肯后;在临终前一日进行了签署,随后由亲属宋庆龄、孙科及当时在病房守护的张静江、吴稚晖、汪精卫、宋子文、孔祥熙、戴恩赛、邵元衡、戴季陶、邹鲁、陈友仁、何香凝依次签字为证明人,汪精卫最后又署名为“笔记者”。
孙中山先生的家事遗嘱全文是: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孙中山先生的政治遗嘱全文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先生致苏联遗书的全文是: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产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政府亦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为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孙中山不是圣人,更不是神,他有普同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会犯错误,犯很多错误,犯很多幼稚可笑的错误,四十年间几乎一事无成,大家看了我之前写的这么多东西,肯定认为我是倒孙派,错,大错。
屡败屡战、愈挫愈勇,说说容易,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一个连续失败四十年,从英姿勃发的青年一直败到垂暮之年仍不言放弃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一次次倒下,再一次次站起,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孙中山的每一次站起都会迸发出比上一次更大的力量,只要还能够站起继续投入战斗,那么比拼就没有结束,孙中山没有败给任何对手,他只是最终无法跑赢时间,幸运的是,他在被时间致命一击之前,做了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联俄、联共、扶住农工,那个欣欣向荣的黄埔军校,那个依托黄埔军校而迅速成长的国民革命军,将帮助他实现北伐的理想,更重要的是,这群铁血军人,将在12年后,不避刀斧之险,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铸就中华民族不可摧毁的万里长城。
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被推到了前台,这是一个众望所归的结果,论资历,国民党内已无出其右者,论忠贞,孙中山几十年来周围的朋友战友走了一拨又一拨,又有几人能如汪精卫这样始终不离不弃,论献身精神,曾“引导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更是无人能及。
1925年6月26日,由汪精卫主持召开了国民政治会议,会上确定了将“国民党总理”的称呼永远留给孙中山,国民党采用集体领导的委员会制。会议还决定原来的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设国民政府主席为最高领导人。在此次中央政治会议上,汪精卫以全票当选国民政府主席,成为孙中山以后第一位国民党领导人。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卫以国民政府主席身份,兼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汪精卫上台后,没有弄什么新思想、新主义,而是不走样的“按既定方针办”, 一方面继续执行三大政策,另一方面号召大家“挥师北伐,统一中国”。
此时,国民党内部分成了赞成和积极推进三大政策的左派和持相反意见的右派,两派的争斗随着孙中山的辞世而趋于白热化,直到1925年8月19日,左派代表人物,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廖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