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些劳工挣到了钱后也让钱进入银行体系运转起来。或者,政府可以选择减税,这样老百姓到手的钱就多了,他们也会一样把钱投入经济之中,让其运转起来。由于失业率减少、税收减少,国民收入就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经济也可以更高速的增长。
财政政策也能影响利率。如果政府增加支出或者减少税率,那么无疑等于政府花的多了或者挣的少了。这样,政府就需要开源才能让自己有钱可花(增加支出),并不至于开始有赤字(减税)。政府来钱的方法也只有借债一条路。因此,如果政府决定增加支出或减税,那么他们务必要从资本市场上吸金。由于国家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了,那么利率(货币的价格)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汇率也就跟着增加。
但如果政府觉得现在自己欠钱太多,不利于发展,那么政府也可以减少开支或者提高税率,这样等于政府花的少了或者挣的多了,开源节流。此时,政府这时候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钱了。对钱的需求减少,利率自然下降,汇率也就跟着下降。
之所以有时也要削减开支,是因为一个国家欠债越多,越有可能还不起债,最后破产,让投资者血本无归。因为如果债务太多,那么政府需要不断提高利率才能借到钱,非常不实惠。
***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则是由该国的中央银行控制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货币政策能够达到三个目的:调控利率保持增长、降低通货膨胀以及稳定汇率刺激投资贸易。要了解货币政策对利率以及汇率的影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经济体里,资金是怎样流转的,以及银行起的作用。
假设有10个人分别存了100元进入银行。银行拿了这些钱后,是要付给这10个人利息的。所以,银行为了赚钱,一定要把钱贷出去,然后赚取存款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差价。银行自然希望贷出去的钱越多越好,让每一块钱都能创造利润。但是如果1000元全部贷款出去了,忽然10个人里有一个人来提款急用,那么银行又该如何?如果不能把贷款催回来,连本带息还给存款者,那么银行只能被迫关门了。
所以,银行为了确保不会因为有人提款而倒闭,一定会自己留一部分钱在手头以便周转。同时,银行还会买一些流动性很高的资产,比如债券,这样万一手头的钱不够,他们还可以把债券卖掉,换成现金用于周转。
但是,银行究竟留多少钱在手边比较合适呢?如果这个决定由银行决定,那么他们自然还是希望留的钱越少越好,让更多的钱出去产生利润。同时,他们购买的债券数量也不会多,因为债券安全、流动性又高,这类资产的投资回报率相应就低。银行要想赚取高利息,还得去支持那些风险较大的投资。这么一来,银行虽然手头有现钱,也有债券,但是这笔款项的数量未必足够应付经济状况。如果手头留下100元的现金和债券,那么一个人来取钱自己可以应付;但如果另外一个人看到前面有人提取,他也来取钱,那么银行还是只有倒闭一条路可以走。
汇率战争 第八章(2)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就发生过这样的现象。由于银行把太多的钱用于向风险极高的投资项目提供贷款,因此当大家去提款时,银行虽然有点闲钱,但不够应付这么多提取。而银行一没钱,大家自然心里更慌,都去挤兑,所以最后银行只有倒闭,大家的钱也就彻底灰飞烟灭了。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现在银行已经不能决定自己究竟要留多少钱。央行为了安全起见,会要求银行必须留多少钱在手边,也就是储备率。比如央行要求银行的储备率必须达到20%,也就是说银行每收到100元的存款,只能把80元用于贷款,剩下的20元要留在手边以备不时之需。当然,这80元也不是想借给谁就借给谁;一般央行都会有规定,要求银行必须严控自己的风险,不要到时候钱收不回来再次倒闭。
银行这80元借了出去以后,很少有人会把这个钱压箱底,让钱退出流通,因为这样一来,你还得付利息,还不能让钱再生钱,极度得不偿失。即使那些骗贷的人,也不会压箱底,而是会把钱挥霍一空。但不论是钱生钱还是挥霍,钱总不会消失。钱只要流动,最后的效果都一样;无论我是把这80元钱用来支付设备工资,还是用这80元来吃喝,这80元总在转悠,只不过从我的手里转向了他人手里。但员工、机器设备商或餐厅老板收到这笔钱后,他们这笔钱也还是会被他们存起来或者继续花,但在整个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