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2 页)
如果一个人跳槽能把朋友资源带过去,则是一种重要的筹码。
袁岳:
我们调查过一个家大型钢铁公司,结果反映出公司内员工的自我感觉良好,但不爱理人。这反映出这个公司员工的社会资本意识较低,个人自我意识高,但这会让个人的社会认同度降低。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社交规模化了,人们认识的陌生人的数量比以前大了,但是将陌生人转化为朋友或社会关系的能力和知识较少。很多人的做法过于功利,“无事不登三宝殿”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人们之间的情感和关系,要有由头。两个人之间要有合理、适当的由头建立和保持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的需要会自然得到满足。很多人没有及时地将社会联系变成社会资本。
交往要有多样性。比如,几个朋友一段时间内总在一起喝酒,但总是相同的人在一起喝酒,情感都会降低。与不同的人喝酒,下次你跟别人吹牛的内容都不一样。再回去跟以前的一帮人喝酒,你们的情感反而会提升了。总和相同的人在一起,不扩展朋友圈子,信息量小,交往效率低。
交往要有常规性。没什么事的时候象征性地打个电话,说:“没什么事,想你了。”如果五年没见,有事再找同学,聊完后,觉得对现实帮助不大了,人家帮你也不爽。
交往还要有双向性。不要总是去找人家帮忙,也要帮人家。要多交往一些有圈子的人,交往单个的人,投入多,收益少。从一个人改进社会关系,形成社会资本的角度,要尽量认识不同的人,不同领域的人。同行相轻,换一个领域容易赢得朋友。不同领域建立的朋友,再回同行业中又变成资本。
要先期投入。不要让人家先付出。感动是一种人情,你先做了一些事情,别人就欠你人情了。另外,多聚会,多参加组织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与更多的人认识和交往。同样1000元钱放在两个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两个人做的事情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如果员工有社会资本的概念,会在公司发挥更好的影响力。
孙虹钢:
加入企业之前,要考虑进入这个公司能认识什么样的人。朋友间要互相体现价值,有这样一个规则:想加深关系,就让朋友帮你的忙。他帮你的忙,是他的投入。他投入后不愿意否定自己,就继续帮你。你想加深与朋友的关系时,不一定是你帮他,而是让他帮你。
袁岳:
这就是主动交往和被动交往。你找人家帮忙是套人家的资源,下次人家找你帮忙,你心态就很平衡。这就是礼尚往来!不往来,就没礼了。来来往往提醒了各自的角色、权利、义务和责任。老板对员工,除了真金白银的好处,给不给社会交往的机会也是重要的因素。给你社会联系的机会,是信任。有了较强的社会资本,你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就会不一样。
一个职业经理人,离职时的表现是他职业生涯的总结
孙虹钢:
站在猎头的角度来看,有一种情况下,一个人的简历会被废掉:如果一个人在一年内跳槽两次,他的简历就会被废掉。但假如一个人在一个公司干了三五年没动,也会有问题。在一个地方向上发展,身价会不断提高。初期工作时,工资涨30%就可以跳槽。在两三年时间里,你做到高管职位,猎头会很愿意卖你。
在个人跳槽和离职时,要做的评估分析,综合起来有四个因素。第一,在现在的公司做得不开心;第二,不看好现在公司的前景;第三,离职的成本、各种障碍和机会成本怎样;第四,新公司开出的条件。
企业一般愿意对跳槽员工做出挽留的姿态,其实也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企业真的想留住人,要看员工离职的原因是哪一类。做得不开心、不看好前景,在公司内部就可以解决。加大离职的成本,是有效的方法,但不是聪明的办法。留得住身体,留不住心。第四个理由是公司无法承受的。如果对方开出的条件太高,企业不可能为此付出太多代价。
职业人怎样离开原公司呢?有些人离开时怀着不满和愤怒,之后大肆说前老板不好,这种情况会极大地败坏他个人的职业声誉。面试时有一个陷阱问题:你觉得前老板怎样?如果你过多说不好的话,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因为所有的老板都有同样的想法:如果他骂前老板,那他将来可能就会骂我。当然,如果你是因为得到了一个特别好的新机会,老板可能不会勉强你,但对老板来说,他会想:这个人为什么可以得到这么好的待遇?市场有新趋势?我们低估他了?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