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分分合合,最终由达戈贝尔特一世(Dagobert I;623—639年在位)于629年重新统一,局势趋于稳定。
他把王国分成三个子王国,它们分别是:纽斯特里亚…勃艮第、阿基坦、奥斯特拉西亚。自己担任纽斯特里亚…勃艮第的国王,两个儿子统治另外两个王国。
此后继位的十二位国王大多丧失实权,有的根本就是大贵族拥立的吊线傀儡,他们终日声色犬马,整天悠哉游哉,殆于国事,被世人称作“懒王”。
懒王们不问政事,就等于对大臣们说,你们愿怎么玩就怎么玩,愿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但是千万别妨碍寡人玩,别妨碍寡人折腾。
这种态度必然导致一种结果:王室成员为了争夺实权勾心斗角、党同伐异,谋杀暗算层出不穷。
当然,懒王们并不是只知道玩、什么事也不干,他们与两岁顽童的区别在于,他们依然在乎自己的王位。
为了取得贵族支持,历代懒王都把大量土地赐给他们。懒王们得意洋洋,你看,任何人都脱不了俗套,给他们钱,给他们土地,他们就支持寡人,这样寡人就可以更好地玩,更好地折腾。
很明显,这是一种极不理智的投资理念,这种做法只会让投资者全线套牢,解套无望,这种做法只会使国王的势力消耗殆尽,王权逐渐衰落,贵族势力趁机壮大。
宫相(Mayor of the Palace),法兰克王国的一个官职,担任宫相的人相当于王宫的管家,是国王的仆从。绝大多数宫相由国王任命,也有一些由贵族推选出来的。
这个官职要搁在中国,相当于内务府大臣兼丞相,宫廷里有什么大事小情,都由宫相负责处理,宫相还作为顾问,帮助国王处理政务。
可见其地位相当显赫,权力也相当之大。
既然懒王们懒到家了,宫相的权力又不小,那他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主导法兰克王国的重要角色。
渐渐的,宫相控制了王宫和军队,成为王国最具实权的人物。
纽斯特里亚…勃艮第深受罗马皇权至上的影响,宫相大多支持国王。奥斯特拉西亚则是日耳曼人集中的地方,那里王权意识淡漠,宫相往往率领贵族反对国王。
7世纪下半叶,纽斯特里亚…勃艮第和奥斯特拉西亚的国王没管好自己老婆,王权分别被两个王后操控,宫相则是牵动系在王后身上吊线的木偶剧演员。
两国之间相互攻伐,阴谋百出,闹得乌烟瘴气。
【丕平家族】
687年,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丕平二世(Pipin II)击败对手,成为整个法兰克王国的实际领导人。
丕平家族是奥斯特拉西亚最有钱、最款的大家族之一。从莱登的丕平开始,该家族就世袭霸占着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一职。
丕平二世争得法兰克王国实权后,首先要做的是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是任何一个初登舞台的人必须做的,只要他头脑没啥毛病。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满足贵族、老百姓和教会三股势力的需求。
贵族不满意你的话,你的宝座肯定坐不稳;老百姓不愿意的你话,国内会经常*,税你都收不上来;教会不满意的你话,你当领导的合法性会受到质疑。
丕平二世之所以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是因为他很好地解决了上面三个问题。他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
一、 征服莱茵河东岸的萨克森、巴伐利亚(B*aria)、图林根等日耳曼部落,用新获得的土地喂饱贪婪的贵族。
二、 在奥斯特拉西亚恢复早被取缔的五月校场*等法兰克传统活动,用文体节目让老百姓觉得自己生活在太平盛世。
三、 积极支持基督教传教士在莱茵河东岸的日耳曼各部落传教,以取得教会支持。
随着这些举措的实施,丕平家族的声威与日俱增,地位牢不可破。
丕平二世死后,法兰克再次陷入争权夺利的内讧之中,丕平二世的私生子、以凶残著称的查理&;#8226;马特最终获胜,出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
【欧多的惨败】
*人入侵的时候,查理身处内忧外患之中,高卢西南部崛起的新兴贵族首领阿基坦公爵欧多(Odo)反对他当权,两家经常开战,查理败多胜少,这令他寝食难安,如坐针毡。
查理被欧多搅得心神不宁,殴多的日子也不好过。
欧多的领地阿基坦就在比利牛斯山以北,法兰克王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