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在这一波冲击发生的时候,也正是目前各国政府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效果开始显现的时候。这次金融危机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各国政府联手对危机进行干预,主要国家政府都出台了大手笔的救市措施。在短期内,这些措施对于防止危机的恶化,无疑会起到明显的作用,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下滑等。但同时必须看到,这些措施中的许多是仓促出台的,在缓一时之急后其某些消极效果会逐步暴露出来;一些措施只是使问题的爆发推后了,或减缓了,而不是解决了,过一段时间,问题还会暴露出来;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无法从根本上消解金融危机,特别是无法消解实体经济危机。因此可以想见,在一些最初的应对措施潜力释放完毕之后,造成这些危机的那些因素还会浮现出来。甚至目前的一些应对措施也可能正在埋下未来的隐患。正因为如此,像克鲁格曼这样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提醒人们,全球经济可能陷入日本式的长期经济低迷期。在一些国家,急风暴雨式的金融危机可能演变为一种慢性病。
危机波与冲击波的差异,会让我们想到一个问题,这次危机最后会不会导致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即作为原发地的美国在经济上所受到的实质性损失并不大,甚至会成为最后的赢家,而处在危机边缘的国家,反而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不但对于相关国家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世界格局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 危机的传导过程及其机制(1)
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转变为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就在不断探寻这样的问题:危机下一步会怎么发展?危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金融危机会不会导致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大萧条?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危机的传导过程及其机制。
从理论上来说,完整的危机要经过两步的传导过程。
一个是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传导。在美国,金融危机肇端于2007年春季,而演变为经济危机则是2008年秋季。也就是说,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用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2008年10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金融危机传导到实体经济的可能性。11月底,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宣布,金融危机已经演化为经济危机。接着,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宣布濒临破产边缘,更标志这个传导过程的发生。随之而来的,将会是明显的经济衰退过程。
另一个传导则是经济危机向社会危机的传导。金融危机引发社会方面的问题,并最终演变为社会危机,是在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之后。当然这不是说,在纯粹金融危机的阶段就不会产生社会问题。但在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之前,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很有限的。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国会第一次表决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时候,特别是之前,很多人还是把当时的金融危机仅仅看做是华尔街的事情。只有当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经济衰退的前景已经明朗的时候,真正的社会危机才会发生。
产生两个传导的因素是完全不同的。导致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的因素,最主要的是金融系统不能正常运作而导致的资金链的断裂。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所以陷入困境,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之所以会破产倒闭,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资金链的断裂(需求不足则是背后更深刻的原因)。而导致经济危机演变为社会危机的最直接的因素,则是企业倒闭、裁员所引致的失业问题。正因为如此,失业问题往往成为在经济危机中各国政府要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因为失业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人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结果就是贫困、生活无着、社会矛盾等现象的发生。同时,相当一部分人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意味着社会中的购买力会进一步下降,需求不足的问题会进一步严重,人们对于前景的预期也会恶化。
明确危机的两步传导过程,对于我们深入认识这场金融危机中的一些问题,是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的。
首先,是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所面临的问题的独特性。美国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源发地,因此,美国必然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危机两步传导过程。但尽管如此,美国在这次危机中所遭遇的问题,可能更多是在金融的层面以及金融影响实体经济方面的。美国的问题主要是在这里。这不是说在美国,经济危机就不会传导到社会的层面,失业问题也会是美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比如,如果通用汽车公司真的破产了,不仅会涉及公司本身12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