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思了。之后他就向韩昭侯建议联齐伐魏。这话一说,王大悦之,韩昭侯非常高兴。然后,齐国和韩国就联手要救赵。这个仗打得非常巧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是一场经典性的战役。齐国和韩国并没有直接去解邯郸之围,而是包围了魏国的都城大梁,这样魏国就不得不从邯郸撤军来解大梁之围,这就叫围魏救赵,非常有名,经典。这一次以后,韩昭侯就对申不害十分信任,在韩昭侯八年,公元前355年,就任命申不害为相国,同时让他实行变法。这件事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申不害得到韩昭侯信任的,其实就是这次围魏救赵之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申不害其实用的是一个手段,一个权术,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申不害变法的核心是术,这个术就是权术,也就是君主驾驭臣子的一种方法。先秦法家到最后,是讲法术势,申不害重视的,其实就是这个术。这样,在申不害的主持下,史书记载:“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也就是申不害担任相国这十五年,没有一个诸侯敢攻打韩国。所以昭侯时期,应该是韩国的一个顶峰期。
那么申不害的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几件事来谈一谈。第一件事,禾苗事件。韩昭侯派了一个使者出去巡查,使者回来的时候,韩昭侯就问他看到什么。使者回答没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昭侯说没看到特别的,就讲讲你的见闻。使者说,我看到国都南门外面有小牛犊吃庄稼的苗儿。韩昭侯说好,到此为止,我问你的事情,绝对不能向外说。然后韩昭侯下命令,庄稼生长期间,不允许任何牲口到田里吃庄稼。令下以后,大臣们都不以为然,过了不久,韩昭侯下了第二道命令,如果发现牲口吃了庄稼,要上报,如果上报不实,要重罚。这样一来,大臣们就把一些事情报上来了。韩昭侯看了一下,没有使者说的国都南门外牲口吃庄稼的事,所以韩昭侯说,“未尽也”,就是不全面,还有遗漏,大臣们听说以后,就心里没底了,又去查,果然发现国都南门外这个事儿没有报,所以就以为“吏以为昭侯明察”,就是大臣们都认为韩昭侯明察秋毫,所以再也不敢对昭侯的命令懈怠了,这是一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来,韩昭侯和申不害学的什么?学的是个“术”。他先了解了南门外有牲畜吃庄稼,然后他下令禁,禁完了以后下令查,查了以后有遗漏,他说没有,你们汇报的不全,再查,果然查出来了,这样吏以为昭侯明察,太了不起了,什么事儿都知道,不敢隐瞒了。从好处讲,韩国的行政效率提高了,韩昭侯再下令,不敢懈怠了。但是你可以看出这种改革,强调的是君王对官吏的掌控,不是根本。所以对富国强兵来说,这种改革并没有抓到根本上,这是一个事情。第二个事情,浴缸事件。有一次韩昭侯去洗澡,发现他的浴缸里有瓦砾,当然很生气,他觉得大臣办事不力,起码主管他洗澡的大臣办事不力。但是他后来仔细一想,主管洗澡的官吏,再浑也不至于在国君的浴缸里放砖头瓦块,他就估计可能是有人栽赃。主管洗澡的官员,当时叫“尚浴”,韩昭侯没有说,把澡洗完了,就跟身边的人说,我觉得现在主管我洗澡的官员不称职,能不能再推荐一个称职的人。周围的人就给他推荐了一个人,推荐的人一见韩昭侯,韩昭侯第一句话就问:你为什么在我的浴缸里放了砖头瓦块。这个大臣吓坏了,他以为韩昭侯什么都知道了,赶快招供。为什么呢?他说了两句话:“尚浴免则臣得代之,是以置砾汤中”。他说主管洗澡的官员要是罢免了,我就是要接替他的人,所以我在你洗澡的浴缸里放了砖头瓦块,这是第二件事情。可以看出来,韩昭侯不能说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他知道是有人陷害。但是他所作的这些事主要是在怎么样驾驭臣僚下功夫了,没有在最根本的富国强兵方面下功夫。反过来,我们从韩昭侯的作为也可以看出来,韩昭侯从申不害那里学到的主要是“术”,而不是“法”。孝公变法,重要的是法,强调要富农,强兵。而申不害变法重得是术。所以这两个变法,由于两个主持变法人的思想不同,变法的效果和采取的措施差别很大。这是我们讲的韩国变法不力,韩国不是没有人,韩国确实没有出来多少有名的军事家,韩国从立国到亡国,我们几乎不知道韩国有什么军事家,比赵国差多了。赵国一提到廉颇,那是非常有名能打的人。秦国有白起,王翦。韩国有什么能征惯战的,没有。但是韩国了不起的是,出了两个思想家。昭侯时期有个申不害,这个思想家重术。再一个,就是韩国即将亡国时候的韩非,我们前面讲过。可惜就是韩非生活的时代太晚了,已经是韩国灭亡的前期了。第一,不受重用,第二,也没有舞台了,时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