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挚�剂恕吧碓谔焐剑�睦喜字蕖钡奶煅墓侣蒙�睢�
1926年4月16日,陆征祥夫人培德·博斐在瑞士逝世。陆征祥在夫人大殓后,便辞去了驻瑞土公使的职务,然后去访问他夫人生前的神师孟宁克司铎。孟宁克是瑞士弗里堡大学的神学教授,系天主教多明我会的修士。陆征祥在与孟宁克交谈中,表达了他将弃俗隐修,以了余生的决心。孟宁克劝说无效,只好答应为他帮忙。
1927年6月7日,陆征祥将夫人的灵柩运回她故乡布鲁赛尔安葬后,在孟宁克的陪同下,前往布鲁日本笃会圣安德隐修院,晋谒该院院长南文主教。南文主教对陆征祥很熟悉,也了解他风云政坛的过去,认为他是一时心血来潮,因此不肯接受。陆征祥情真意切,态度坚定,好说歹说,南文主教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一个月后,陆征祥正式入院,为了考验他的毅力,主教让他仍穿常人衣服,仍住该院宾馆,这样过了三个月后,见他确是铁心入教,才批准他进入修土试习班,并举行了“更衣礼”。从此,这个曾当过中国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的大人物,56岁的陆征祥,脱下了世俗的服装,换上了十分俭朴的本笃会修士会衣,同青年修士们一起,在悠扬的钟声与虔诚的祷告声中,过起了极其清苦的隐修生活。本笃会会规极严,有很多清规戒律,如规定修士应一无所有,连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意志也不能自己作主,一切所需之物,都应向院长索取,如院长不给,谁也不能拥有。陆征祥以前位居高官,前呼后拥,需要什么,马上得到,想干什么,为所欲为,现在一下子冷落下来,还要听命于别人,要控制自己,着实不容易,但他硬是以极强的自控能力管住了自己,并逐步对修士生活习惯起来。
陆征祥不仅要管住自己,要过清苦的修士生活,还必须学习一些新的、自己原来不懂的东西。如首先得学习拉丁文,以便读懂《圣经》,他年近六十岁,还要学习语言,实非易事,但他坚持每天练习,十分刻苦,通过一段时日的艰苦努力,终于学会了拉丁文。除了读《圣经》外,还得学习神学、教律等,而这些教义都
是比利时文的版本,陆征祥此时正学拉丁文,不可能再去学比利时文,为此,南文院长特批准陆征祥的随从秘书爱德华司铎为他编写法文的神学讲义,供他学习。
陆征祥虽地处异域,身在教会,但仍不忘自己的国家,不忘政治。1931年“九一八事变”,陆在布鲁塞尔以优美的法语发表演说,谴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蛮行径,拥护抗战国策。后陆又多方斡旋,促成中国与罗马教廷建立外交关系。
1935年6月,陆征祥苦修八年后,终于晋升本笃会司铎,罗马天主教皇十分重视这一晋升典礼,特派驻华长达十二年之久的刚恒毅总主教专程到布鲁日主持典礼。南京国民政府也派中国驻比利时临时代办凌其翰参加典礼。国内许多要人,如蒋介石、汪精卫、林森、冯玉祥、于右任、唐绍仪、徐世昌、段祺瑞等都寄来了礼物、书信、贺电等,以示祝贺。这一天,陆征祥十分高兴,他想到这八年来自己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今天终于有了收获,嘴角不禁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1946年5月,罗马教皇任命陆征祥为比利时刚城圣伯多禄隐修院名誉院长,此时,他已是75岁的高龄了。在天主教中,院长的地位远远高于司铎,司铎仅为神职人员,而院长则等于主教,陆征祥晚年弃政隐修,以其坚强的毅力,在他宗教的行程中,走到了顶点。
。 想看书来
北洋外长陆征祥(4)
在归隐苦修之余,陆征祥还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亲身经历和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写成了两本书,一本是《回忆与思考》,其中回顾了他的外交、政治、宗教生涯,并论及祖国天主教的前途;一本是《人道主义的会合》,这是一本纯理论性的著作。《回忆与思考》一书于1945年出版后,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一年之间竟再版了四次。《人道主义的会合》写得十分吃力,因此时陆征祥已是年高体衰了,他每天写不了几个字,所以花了很长的时间,写到还剩最后一章时,即1948年12月,他病倒了,而且病得十分严重,很快被送进了布鲁日的圣芳济医院。
陆征祥进入医院后,四肢已不能动弹,但是头脑仍十分清晰。这位即将就木的老人,一辈子中大半时间在异国他乡生活,从无一点思家的念头,现在却如此强烈地思念他远在万里之外的祖国和同胞。他想起了手签“二十一条”后被国人唾骂的难堪局面;更不会忘记巴黎和会拒签和约后归国时成千上万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