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页)
自己的短处。这是一种学习战略。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上!”
问:“我对学习战略这个说法很感兴趣,请你谈一下这个战略?”
答:“因为麦当劳是全球快餐巨无霸,我要挑战他,无疑就给自己、给企业增加了巨大压力。就像大庆人说的那样: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企业有了压力,企业就有了动力。我称这个战略叫‘学习战略’。我概括了三句话:第一句:挑战就是学习;第二句:就是自我挑战;第三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挑战就是扬弃。具体说,就是吸取麦当劳的优势来补红高粱的劣势;扬弃麦当劳的劣势,发扬红高粱的优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比附效应”与“互补营销原理”
直到现在,我也不太明白“比附效应”的确切含义是什么。由于记者在报道“红高粱挑战麦当劳”中,经常用到“比附效应”这个名词,让我颇感时髦、新颖,就想搞清楚它真正的意思,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没有找到这个词。现在,我只好来个“望词生意”了。
我记得我的律师朋友窦柏林有一个很幽默的说法:“什么叫有学问?什么叫专家?就是把那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用让你听不懂的方式表述出来,这就叫有学问,这就是专家。”
要以老窦的观点看,“比附效应”通俗一点说,可能就是“拉大旗做虎皮”或“狐假虎威”的意思。不管怎么解释,反正我在经营红高粱快餐过程中有了一个过去没有考虑到的,甚至跟原来的想法完全相反的新发现:麦当劳餐厅能给我增加12%的营业额。
这个发现,跟我原来的想法完全是相反的。
当初,我把红高粱餐厅开在麦当劳旁边,完全是出于品牌经营的考虑。我一向认为,在麦当劳旁边开店,最大的缺点就是麦当劳会把生意拉走,从而会影响到红高粱的收入。
可王府井红高粱的经营实践,却告诉我完全相反的结论。1998年时,王府井那家全球最大的麦当劳分店停业了,麦当劳要搬迁了,说实在的,这对我来讲是个“利好”消息,大有“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的侥幸心理。我心想,这个月的销售收入肯定能提高几个百分点。
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反而下降了12%。对此,我非常吃惊!这是为什么?
经过认真分析以后,我找到了答案:原来红高粱与麦当劳在一起,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他们的主要消费群是孩子,我的主要消费群是孩子他爸他妈。孩子要吃麦当劳,孩子的父母要吃红高粱,因为我们只有一路之隔,于是各得其所。他们的消费路线是这样的:孩子领着大人(注意:是孩子领着大人)走到麦当劳——购买了汉堡包和薯条——大人带着孩子来到红高粱——大人购买了红高粱宽面条——孩子吃麦当劳,大人吃红高粱。
现在麦当劳一走,一批麦当劳的小吃客们不来了,去别处了,于是他们也把他爸他妈以及他的爷爷、奶奶给带到别处去了。
我把这个发现叫现代营销的新原理——互补营销原理。
苏珊女士从美国麦当劳总部来到红高粱
苏珊女士是美国连锁协会的会长,她在1996年10月专程来到北京红高粱访问。苏珊女士在国家内贸部的连锁司迪司长和饮食管理服务司荀副司长的陪同下,在北京红高粱考察了三天。
苏珊女士是在1996年9月看了美国《芝加哥论坛》对北京红高粱的报道以后,由美国连锁协会与我国内贸部取得联系,然后来北京访问的。这次访问,她给我带来的礼物就是《芝加哥论坛》对红高粱的报道。这篇报道被她剪下来,装裱在一个精美的镜框里,非常精致漂亮。陪同她一同访问红高粱的还有一位芝加哥大学的文化学教授,也是美国“中国21世纪发展研究学会”会长。苏珊女士告诉我们,她来北京红高粱之前,去了美国麦当劳总部,见到了他们的副总裁。美国麦当劳总部就在芝加哥。她给这位副总裁说,她要访问中国的红高粱。这位副总裁告诉苏珊女士,美国麦当劳总部已经掌握了许多红高粱的有关信息,比如,刚成立1年多的时间,已发展了12家分店等。他们十分关注红高粱的下一步发展。
这次访问,苏珊女士与我们交谈得非常愉快。
下面我再现一下我们当时的一次关于连锁业发源问题的一个对话。
我问:“苏珊女士,你知道连锁这种形式最早是谁发明的?”
她答:“是犹太人发明的。”
我说:“不对。其实,连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