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定波县(第2/3 页)
论声此起彼伏之际,一位身形魁梧壮硕、面容饱经沧桑的三州指挥使之一的人,不紧不慢地站起身来。
他神色凝重,额头上刻满的皱纹里,仿佛都藏着深深的忧虑。只见他双手抱拳,向着苏温言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声若洪钟,可言语间又带着几分审慎:“世子殿下,齐将军的英勇果敢与过人胆识,我等由衷钦佩。”说话的是袁钟。
他看向坐下的齐国忠继续缓缓开口说着利弊:“但是,仅凭两千人马就去强攻定波县,实在是太过冒险。那定波县虽说守军人数有限,但其城墙均由巨大的石块严丝合缝地堆砌而成,巍峨高耸,厚实坚固。城墙上了望塔、箭垛、礌石等防御工事一应俱全,可谓是易守难攻。”袁钟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却很清楚的传到每一个人的耳边。
他先说出了定波县的守备情况,而后紧接着说出了他的想法:“依末将愚见,不如先从军中挑选出一支百余人的精锐小队。这些人必须个个身手矫健敏捷,精通潜行、隐匿之术。待夜黑风高、月隐星沉之时,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城中,先行破坏城内守军的烽火台、信鸽房等通讯设施,随后在城中多处纵火,制造混乱,搅乱敌军的部署与军心。等敌军阵脚大乱、自乱章法之时,我们再派遣大队人马兵临城下,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发起猛烈夹击,如此这般,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苏温言看着袁钟,微微颔首,脸上浮现出一抹认可的神情,苏温言示意他落座。袁钟的想法是奇袭,在小队精锐潜入,暗杀高层,破坏指挥和通信设备,而后以极快的速度三管齐下,突出一个稳准狠。
随后,苏温言又将探寻的目光投向了北辽水师的一位将领。那将领身材高大魁梧,常年在江风海水中闯荡,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透着健康的光泽,是水师指挥使丰源。
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醒目的牙齿,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豪迈不羁的气息,大声说道:“咱水师可绝不能在旁边袖手旁观!我手下的那些崽子们可是想吃好东西得很呀,这几日光和他们演戏,可馋死他们了。”他微微笑着,眼中带着玩味的神情。
“依我看呐,从水路发起进攻绝对是个绝佳的策略。港口那区区两百水师,在咱们这些身经百战、久经风浪的北辽水师面前,简直就是不值一提的小角色。咱们先派出数艘装备精良的大型战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港口团团包围,用强弩和炮车对港内敌军水师形成强大的压制,彻底截断他们的退路。而后,与陆上进攻的兄弟们紧密配合,相互呼应,协同作战,还怕拿不下这小小的定波县?”
众人听了,纷纷下意识地点头表示赞同。一时间,议事厅内议论声交织,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认同的神色。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陷入沉思的薛贵终于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低沉醇厚,却极具穿透力,仿佛能穿透这浓浓的夜色:“两位将军所言极是,不过。。。”薛贵说到这里,缓缓的看向了苏温言。
他起身,向着苏温言抱拳行礼说到:“末将认为,我们还需周全考虑万民军的援军问题。一旦我们发起攻城之战,万民军必定不会坐视不理,定会迅速派兵前来增援。所以,我们必须在定波县周边的关键要道,比如那狭窄险要的山谷、必经的渡口等地,精心设下重重伏兵。这些伏兵一定要隐蔽得极为巧妙。待到万民军援军踏入伏击圈,便立刻截断他们的前后道路,以雷霆万钧之势全力阻拦援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地专心攻城。”
苏温言静静地聆听着众人的发言,神色专注而认真,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思索光芒。他在心中暗自思量着这些建议的可行性、潜在风险与收益。这些建议各有千秋,每一条都值得他细细品味、反复斟酌。思索片刻后,他将目光温柔地投向了一直安静伫立在身旁的雅竹,轻声且温和地问道:“雅竹,你对这场战事有何高见?不妨畅所欲言。”
雅竹闻言,莲步轻移,上前一步。她身姿轻盈曼妙,却又透着一股坚韧不拔、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在这满是阳刚之气的议事厅内显得格外独特,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世子,我认为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依照薛将军的提议,在关键要道设下伏兵,全力阻拦万民军的援军;另一方面,从龙骧卫和磐墨营中精挑细选出五百精锐之士,组建一支突击队。这些人皆是军中的精英翘楚,擅长奇袭战术。在攻城之时,突击队可趁着夜色如墨、敌军疏于防备,或是在敌军陷入混乱之际,从城墙防守相对薄弱的地方发起突然袭击,以迅猛凌厉之势撕开敌军的防线,为后续大军顺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