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始告往昔(第1/1 页)
住担心。
谢母软了语气问:那你打算以何种身份留下她。
谢宴辞松了口气:“暂居府中,若日后有机会离开或想离开随时可离去,绝不阻拦。
“我不白住,可以干活。”双膝跪地,双手,身体前倾脊背直挺挺的伏在地上,将头埋的低低的抵在上下交叠的手上,“只望您能给个归处,食得饱,穿得暖,便足矣。”
谢母愕然,噌的从椅子上站起,踱步到她身旁。神色复杂的看着她,沉思半晌。
“起来。”
见她不为所动,皱了皱眉,喝道:“我叫你起来!”拽着她的胳膊要将她扯起。
阿蛮身体不自主轻颤,到底是感受到了来自一家之母的压迫感。
许乐安见此走到阿蛮身旁,拉着她一只手臂要将她拉起,“阿蛮你先起来。”可她固执的不肯起来,许乐安只能松了手回到谢晏辞身旁。
“老夫人,望您收留。”
谢母气恼道:“我若不答应你便不起是吧。”
望着谢宴辞和宋乐安,哀怨道:“还有你们俩帮着她当说客,若我不答应整得我是恶人一般。罢了,她要留下便留下。莫要忘了自己的承诺。”
“谢…老夫人。”阿蛮站起身开口说话却声音发颤,揪着衣裙的手心、额头冒着冷汗。
谢母转身离去,步伐略缓却稳重。身后传来几人恭送的声音。临近门槛,忽的想到什么,转身道:“我同老爷说说,他会同意的。”
“母亲英明。”谢宴辞、宋乐安道。
“老夫人心善。”阿蛮道。
谢宴辞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彼时年岁尚小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可如今自己慢慢长大,母亲的容颜渐老,生出了银发却后悔了当初想法,对曾经的岁月有了眷念。不禁鼻子发酸,眼尾泛红。
宋乐安问:“远知,你…怎么了?”
谢宴辞仰头吸了吸鼻子,概叹:“时光荏苒,时过境迁。不禁怀念儿时岁月,那时爹娘尚且年轻、康健。”
宋乐安握紧他的手,目光灼灼的望着他:“只要我还在,我便会同你一起孝敬爹娘。”
谢宴辞蹙眉看着她,竟从她眼底的爱意看出了化不开的忧愁,怅然若失感萦绕在心间。
阿蛮冷不丁冒出一句:“人总有一死,何必那么悲观。”
谢宴辞抬眼神色复杂的看着她:“初见时你扮做乖巧、可怜让我心生怜悯将你带回,刚才你低伏跪在地上逼得我母亲答应将你留下,现在你的冷心冷面让我不懂哪个才是你。”
阿蛮掩面抽泣,身子微微颤抖,“体会过生离死别,可如今我只是想活下来,我有错吗?”
谢宴辞看着她头一次明白原来有人会为了活着而顽强、努力着。
“你有你的身不由己,我该换位思考,试着理解你。你就先住在语林楼,这两日抽空熟悉下府内的环境。”心中生了愧疚,但同时是佩服她的坚强和勇敢。
语林楼乃是客居留宿之所,府中甚少有客留宿大多都空着。
“……好。”
宋乐安吩咐一旁的丫鬟:“小翠,你领她去她的卧房,顺便给她找几身合适的衣裳。”
阿蛮跟着小翠来到卧房,卧房内床榻配有床帐、柜子、梳妆桌子装有镜子、四方桌椅。样式简单好在一应俱全。
上京五月的夏日,天气渐热。推开窗便见不远处挨着院墙栽种了一棵粗壮的玉兰树,少许枝头探出墙外。千朵万蕊,沁人心脾。这时的玉兰花花瓣硕大,白如玉有绿叶相衬。
一抹红色照在西山上,如酒醉了天边的晚霞。
语林楼有间屋内烛火明亮,烛火燃了许久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