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太上黄庭中景经(第1/3 页)
回到慕霞峰,易丰和老道打了声招呼就迫不及待的回到自己的住所。
准备妥当后,首先拿出《太上黄庭外景经》的最原始版。至于大破灭后的改版他看都没看随手放到一边!
用心神开始参悟起来!
书中记述:人之修道,必由五行归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归原无极本体,而达圆通究竟……
原版的内容讲述的正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金仙大道。
三花者,人之精气神。
也就是代表精元的人花,代表五气的地花和代表元神的天花之像。
正所谓筑基如种果!筑下道台方始因,修行千载道花开。三花聚顶天仙位,花开结果金仙来!
说的就是从筑基开始,种下道因,不断修行……当天地人三花圆满,齐聚于玄光一窍三花聚顶完美盛开,就是达成天仙之时。
再进一步花开结果,结出自身道果的那一刻。才能万年道果求一个天地生长的无漏金仙果位!
那么如何才能三花聚顶呢?
自然是炼精化气,以气化神,以神还虚的过程。
这句话并不是说把精炼成气,在把气统统化成神。
那样才是曲解道义!如果真这么做你没等成仙就先死掉了。人无精血怎么能活?人无气之流通又怎么能生长?
实际上应该解释为:无漏则精满,精满才能气足,气足方可神丸才对!
神完美了才可以虚实超脱,达成无相有相之境!
所以修道首先要求无漏,不能泄露一身精元,这才能聚会先天精灵之气不使其泄露。
而当肉身精元无漏圆满的标志正是成就金丹境界。所以修道者又把这一金丹境界称为――无漏金丹。
同时三花第一个人花,正好对应精元。故而把达成无漏金丹境界的人使称为――真人!喻意至真之人!
精满则丹成,居于下丹田。大成化婴,是为元婴!
毕竟人是由精而生,故精是轮回种子。精满大成之后自然重新以婴儿的形态出现在体内,是为元婴。也叫上人,喻意真之上者!
至于五气朝元,指的就是五脏精气。
五脏之气分属金(肺)木(肝)水(肾)火(心)土(脾)。
五行之气相互串联,相互制衡又相互依托生长。
同时五脏藏七魄,凡人受制与三魂七魄。
七魄是神,演化出佛家说的贪嗔痴、爱别离、怨憎恨、求不得等痴念劫苦缠绕终生,不得解脱。
而魄又存于五府六脏,故不能用。
必须先要镇魂降魄,超脱欲念和挂碍。
所以佛家说要看破以上八苦,也是同样道理!
之后七魄化五老,再提炼五脏之液入中元。
所谓“中元”就是以两乳之间为基准的胸间中丹田;
到时功德圆满是为气足,气足方为五气朝元。
这五气朝元对应三花之中的气,是为地之花。
第三步精满,气足才能显神。
这神指的就是上丹田眉心泥丸宫处意识海中的元神了!
元神从虚到实,化为阳神!是为天之花!
所以人体三大丹田:下丹田藏精,中丹田聚气,上丹田显神。
三花大成,花开聚顶。虚实转化,阴阳归一才能渡劫成仙!
这就是书中所说的三花聚顶的完整成仙之路!
――――――――――
原本《太上黄庭外景经》讲解的就是下丹田从金丹到元婴,以及中丹田五气朝元降伏魄神,从而归元的法门。
而易丰以前得到的《太上黄庭内景经》则是上丹田,元神化神之法,由虚转实的过程。
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上古地仙界大破灭后,修炼元神出现了天劫。
既然无法修炼元神,就让人们在修炼中丹田时无法有效降伏自身魄神,做不到调和五行的目的。
最后只能选择一种或最多两三种灵根进行修炼。
这就导致了五气不全,元神不显的后果。
自然无法五气朝元,三花聚顶,渡劫成仙了!
蜀山后人更是因环境改变功法,不但舍弃了修炼上丹田元神或者说是阳神功法的太上黄庭内景经。
同时还把《太上黄庭外景》的下丹田和中丹田部分也分割开来。
这修炼下丹田的部分依然叫做太上黄庭外景经,而中丹田五气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