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朝堂的暗潮涌动(第1/3 页)
在张府的密室中,张维平召集了心腹刘坤与几位官员。
“赵青云既然暴露身份,就不能再让他有翻身之地。”张维平手指敲击着桌面,“刘坤,你安排锦衣卫制造一场意外,彻底解决他。但这件事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刘坤低头应道:“属下明白,定不让大人失望。”
张维平转向一名穿着礼服的官员:“陈尚书,朝堂上的事情需要你配合。散播沈正华私自结党、意图谋逆的谣言,同时针对赵青云,暗指他是李景荣遗孤,企图颠覆朝纲。”
陈尚书微微一笑:“张大人放心,这种事,臣下最为擅长。”
在朝堂上,张维平的亲信开始动作频频。御史台的官员不断弹劾沈正华,列出他所谓的“罪状”,如滥用职权、结党营私等。而赵青云也未能幸免,被暗示为“身份可疑之人”,意图利用权力谋取私利。
这一系列指控让朝堂上的气氛骤然紧张,原本支持沈正华的中立官员开始动摇,甚至有几位低阶官员被迫与张维平妥协。
面对张维平的咄咄逼人,赵青云毫不退缩。他知道,此时任何的示弱只会让张维平得寸进尺。他与沈正华、许文端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张维平的攻势越来越凶猛,这说明我们的计划对他造成了威胁。”赵青云神情坚定,“既然他开始主动出击,我们也不能继续被动。”
沈正华点头:“赵青云,你手中的证据已是关键,但还不足以彻底扳倒张维平。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尤其是从皇帝那里获得支持。”
许文端若有所思地说道:“沈大人,我近日听闻太子对张维平颇有微词,或许可以争取太子的帮助。”
赵青云若有所思:“太子的支持的确重要,但此事不能明面去谈。我们必须小心行事,避免暴露。”
与此同时,太子也注意到了朝堂上因张维平而引发的种种争斗。他对父皇的偏袒颇为不满,甚至私下责怪皇帝对张维平的放纵,导致朝廷内乱。
“沈正华虽书生气重,但他的言论未尝没有道理。”太子与太傅商议,“父皇倚重张维平,而疏远忠良,我不能坐视不管。”
太傅皱眉道:“殿下,此事牵涉甚广,稍有不慎,恐怕会牵连到您。”
太子目光坚定:“正因如此,我才必须更加小心。或许,我该与沈正华暗中接触,了解更多情况。”
张维平意识到太子的立场后,立即着手分化太子与反对势力的关系。他派人假借沈正华的名义递交奏章,内容指责太子偏袒部分官员,暗中插手朝政。奏章一出,便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
与此同时,他命人散布关于赵青云的谣言,试图彻底摧毁他的声誉。甚至有御史暗中上书,请求彻查赵青云的身份。
张维平的动作使得局势更加紧张,但也让更多官员开始反思他的真实意图。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中立官员开始秘密联系沈正华,表达对张维平的不满。
赵青云和沈正华意识到,虽然张维平的攻势凶猛,但他的举动已渐渐引起众怒。沈正华决定利用这一机会,联合更多力量,为最终的决战做好准备。
翌日清晨,京城的晨雾尚未散去,张府内却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气氛。张维平召集心腹谋士与得力干将,围坐于书房中。桌案上摊开着一份密密麻麻的名单,张维平冷冷说道:
“沈正华的动作愈发频繁,太子的态度也渐渐浮出水面。如今他们已形成联盟,矛头直指我张某。若不尽快反制,后果不堪设想。”
谋士周鸿躬身道:“大人,沈正华主张廉政,最怕的便是民间的舆论。若能将朝廷开支推至他身上,营造‘清流误国’的舆论,或许能削弱他的威望。”
张维平微微颔首:“言之有理。除此之外,赵青云手中可能掌握边疆的证据,锦衣卫已行动多时,却迟迟未能查明。刘坤何在?”
一名身着锦衣的男子上前一步,低声道:“大人,赵青云行事颇为谨慎,我们的耳目未能掌握确切的证据去向。但他与薛逸风、沈正华的联络较为频繁,或许可从他们之间的传递切入。”
张维平目光一沉,冷声说道:“不惜一切代价,挖出这些人的软肋。同时,安排几桩‘意外’,让赵青云明白,这朝堂并非他能轻易插手的地方。”
周鸿轻声问道:“若太子插手,我们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张维平眸中寒光一闪:“太子虽有不满,但终究是皇室一员,不可轻动。只需让皇上明白,他的太子心有旁骛,我们便可借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