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为敛财挑边衅(第1/3 页)
赵青云和薛逸风回到沈正华家时,天色已晚。沈府的下人们早已点上灯笼,照亮了通往大堂的路。沈正华正坐在书房内,听到下人通报两人归来,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卷,亲自迎了出来。
“青云,薛贤侄,你们回来了!”沈正华微笑着走上前,目光落在赵青云脸上,带着几分关切,“三天考试,可还顺利?”
赵青云拱手行礼,面带些许疲惫的微笑道:“多谢先生关心,三场考试已尽力而为。只是结果如何,还需等放榜才知。”
沈正华点了点头,目光柔和:“三场考试,听闻题目都不算简单,尤其是策论,考查得极为苛刻。青云,你且坐下,说说你的作答如何,为师也好心中有数。”
三人移步入堂,沈正华吩咐下人端上热茶和小点心。赵青云整理了一下思绪,将考试的情况一一说出。
赵青云先谈起第一场的题目:“第一场是《论仁义治国》,这算是一个较为经典的题目。我结合了儒家学说,特别提及以仁义为治国之本,举了一些古代名君如尧舜禹以仁德治理天下的例子,又暗指当今朝政有失仁义的地方。”
沈正华微微颔首:“这类题目虽常见,却也考验考生的积累和见解。你既能结合儒学精义,又不忘时事,方向上当是没有问题。”
赵青云略带谦逊地道:“学生也是尽量不避实就虚,将心中所思写出。但不知是否过于尖锐,担心主考官不喜。”
沈正华摆了摆手,语重心长地道:“青云,这正是为师欣赏你的地方。治学和治国皆需敢言,不偏不倚,方能取信于人。”
“第二场是策论,题为‘当朝赋税日重,民生日艰辛,如何应对?’”赵青云继续说道,神色间带着一丝凝重。
沈正华听到这题目,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这个题目切中时弊,却也是最容易得罪人的题目。你是如何作答的?”
赵青云沉吟片刻,答道:“学生从赋税制度入手,提出整顿赋税,轻徭薄赋的策略,同时补充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扶持建议,以增加税基。还引用了一些历史上的成功案例。只是,文中直指当前贪腐现象,批评了赋税制度的弊端,恐怕难免引起争议。”
沈正华抚须而笑:“青云,争议不可怕,怕的是没有见解。你能敢言,足见有志向。不过也需谨记,策论之道,既要批评时弊,更要注重提出解决之法,这样才能被认为是良材。”
赵青云点了点头,低声道:“学生会铭记先生教诲。”
说到第三场时,赵青云面带一丝轻松:“第三场是诗赋。题为《春日登高》,这是学生较为擅长的方向。我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写了春日登高的景色,又以景抒情,表达了对朝廷兴衰的思索。”
他随即将诗句念出,沈正华听罢,连连点头:“好诗,意境清新而不失深远。这场考试,你定能拔得头筹。”
赵青云谦逊一笑:“赋题为‘论志’,学生以‘志存高远,行必坚毅’为主题,借古今人物的事迹阐述志向之重要。字数虽长,但思路清晰,结尾亦收得恰当。希望能够得主考官的认可。”
坐在一旁的薛逸风听完,摇着头笑道:“师弟啊,我虽不懂这些文辞,但听你这么说,看来考得不错嘛。再怎么说,没白辛苦这么久。”
赵青云苦笑道:“师兄说笑了,考试讲求综合评价,最终能否高榜,还需看运气。”
沈正华拍了拍赵青云的肩膀,安慰道:“青云,你尽力即可,天道酬勤,切莫心急。”
话题最终转向未来的放榜。沈正华语重心长地叮嘱:“青云,若高中会试,你将走入仕途,所见所闻会更加复杂。切记,无论身处何位,都要不忘初心,行稳致远。”
赵青云郑重点头:“学生定铭记先生教诲,不负先生厚望。”
薛逸风拍了拍赵青云的肩膀:“师弟,你尽管放宽心,放榜后我们一起庆祝。”
赵青云感受到周围的关怀,内心涌起一阵暖意。他深深鞠躬,向沈正华道谢,心中更添几分信心:“此番考试,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愧于心。”
第二天,赵青云和薛逸风正在院中晨练剑术。看到沈正华下朝归来,穿着官袍,一进门便摘下乌纱帽,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愤怒。
赵青云见状,连忙上前行礼问道:“大人,今日早朝可是发生了什么不平之事?”
沈正华叹了一口气,挥手示意赵青云和薛逸风跟他入堂坐下。稍作整理后,他才沉声说道:“今日朝会上,张维平竟然提议再度增加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