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活活气死了(第1/2 页)
昭国王城附近的志溪镇,一位身着粗布衣服的中年人,正在店铺中发愁。
这个中年人就是神识幻化的安生,只是他没有了原来的所有记忆。
此刻,安生是一个有三个孩子的父亲,开的是一家售卖瓦当的店铺。
建筑用瓦,有板瓦和筒瓦两种,而瓦当即筒瓦之头,主要起保护屋檐,不被风雨侵蚀的作用。
同时又富有装饰效果,使建筑更加绚丽辉煌。
志溪镇临近昭国都城,旁边有一条志溪河,并因此而得名。
该镇是昭国的建材集散地,志溪河沿岸的商人,把收集到的建材,源源不断通过志溪河运到志溪镇。
这样的集散地,需要的场地极多,而且来来往往的商客众多,鱼龙混杂,自然不可能设在王城。
安生开店已有十载,之前的生意倒是过得去,一家人生活的生活也过得殷实。
大儿子安稳十岁、二儿子安平七岁,在镇里的私塾念书;小女儿安静只有三岁。
妻子阮氏带着小女儿安静,照顾着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不久前,安生家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对面开了一家新的店铺,卖的也是瓦当。
规模是安生家店面的三倍,并且价格比安生店铺要便宜。
见店铺的客人都跑到对面去了,安生满面愁容,坐在店里发呆。
不能这样下去了,否则一家人只能喝西北风。
安生在店铺里整整枯坐了三天三晚。
阮氏把饭菜送过来,心疼地道:“孩他爹!还是先吃点东西吧。”
又道:“你可不能倒下,全家人都指望着你,生意的事再想办法。”
又道:“大不了回我娘家去,我娘家有几亩薄田,种点庄稼,吃饭不成问题!”
安生并不想放弃眼前的生活,回乡下后孩子怎么办?
他不想耽误孩子的前程。
对阮氏道:“放心!我不会倒下,一定会有办法的。”
安生想:“要重新吸收顾客,必须价钱比人家便宜,要怎样做到呢?”
安生心一横,拿出大部分积蓄,到瓦当产地进了一大批货。
然后按进价销售,顶多贴点运费,不怕顾客不回头。
瓦当的售价几乎是透明的,安生按原价卖,自然是最便宜的。
渐渐地,轮到其他瓦当店头疼了,他们养的人多,照本卖支撑不了多久。
不久后,其他瓦当店纷纷转行,做其他生意去了,安生很快就垄断了瓦当市场。
进货量一大,瓦当产地老板给了安生最优的折扣。
安生的瓦当店不再赔本了,开始有了赢利。
当全镇的瓦当店都转向经营以后,安生恢复了瓦当的原来的售价。
这个价格并不出奇,本来就值这个价,加上镇上仅有安生一家卖瓦当,商客不愿接受也只能接受了。
恢复原来的价格,利润自然大得多,加上还有产地老扳的折扣,安生一下子变得财大气粗。
后来,瓦当产地又出了许多新品种,安生干脆和产地大老板签订了包销协议。
产地老板因此少了不少麻烦,自然非常乐意,并将折扣比率再度提高。
安生有了资金后,又将目光瞄向了官府。
官府每年都会拔出大量银两给建造部门,修缮府衙或建造商街收取租金。
安生找到某城负责建造的官员,送之以厚礼,提出承建的要求。
既省钱又省事,衙门官员当然乐意。
不过报价比上面所拨银两要低一、二成,多余的当然就落入了自己腰包。
由于建材进价低,人工方面也是自己聘来的,安生自然有赚头。
当然,建造完工后,要经官府验收才能付款。
安生自然知道保证质量的重要性。
建造质量人命关天,弄不好是要杀头的。
为此,专门聘请了几名熟悉建造的监工,负责建造质量。
有了第一家,就会有第二家,安生经营得风生水起,渐渐有了声誉。
由于建造质量好,完工及时,加上报价公道,一些衙门竟然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安生承建。
安生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昭国有名的富商。
安生把志溪镇的生意交给大儿子安稳管理,承建衙门建造事宜交给二儿子安平负责。
自己则带着妻子和女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