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抬头(第3/4 页)
落地。确保家族子弟的仕途畅通,意味着所有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科举制度?
哼,士族子弟从小到大的书本学习,难道会输于那些平民百姓吗?即使竞争公平,士族内心仍充满自信,坚信自己的子弟能脱颖而出。朝会结束,这次会议让官员们都备受鼓舞。
首先,嬴政似乎有所转变,不再独断专行,愿意倾听官员们的见解。这件事至关重要,近来他对士族的打压让他们胆战心惊,不敢多言。许多官员如履薄冰,害怕稍有不慎便触及龙颜,后果不堪设想。然而,突然接到旨意,他们未来可以在朝堂上自由发言,表达观点,即使有误,也不受惩罚,只要不违犯秦律,均可免罪。
听到这话,官员们欣喜若狂,对于一般谏言者而言,这或许仍需谨慎,但此举意味着嬴政并未特意针对士族。“启禀陛下,公子扶苏已返回朝廷。”
就在朝堂即将散去时,一名斥候匆忙报告,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喜悦。终于回来了。
此外,官员们既惊讶又欢喜,议论纷纷。
\"公子扶苏回来了?没有听说啊,直接回了咸阳城?\"
\"说起来,这次公子扶苏凯旋而归,朝廷应该隆重欢迎,他是大功臣啊。\"官员们纷纷发言,谁又能不对扶苏仅凭少量兵马就攻克百越之地表示赞叹?毕竟之前三十万大军都无法顺利征服。这是大功,为秦国开拓疆土,留下千秋功业。扶苏回来了?
相反,李斯瞳孔微缩,随即低下了头,默不作声。扶苏与他们并不相投,如今声望如日中天,刚立下盖世功勋,无疑会得到嬴政重赏。
\"很好。\"嬴政满意地点点头,看着众臣微笑道:
\"吾子扶苏,亲率大军攻克百越,为我大秦拓展疆土,立下万世功勋。诸卿,你们认为这功绩该如何赏赐?\"
\"陛下,这是旷世之功,理应重赏,微臣认为可以提升扶苏公子的官职,让他入朝为官。\"“是啊,扶苏公子以前就有从政经验,现在立下大功,或许可以重新参与朝政。”“公子扶苏才华出众,有他在陛下身边,定如虎添翼。”
官员们纷纷献计,但基本都主张升官赐权。“陛下,臣以为可册封扶苏公子为太子。”
这时,一个声音在百官中响起,令他们惊愕,回头一看,正是李斯。没错,这个提议正是赵高的声音出自李斯之口。
\"大秦立国已有十多年,陛下登基为帝也有多年,但朝廷却迟迟未立储君。\"李斯大声道,看向嬴政:
老谋深算,将皮球踢给了大家。
确定大秦储君
哗然一片
此言一出,朝堂内外皆为震惊,文武百官惊骇地看向李斯。这番言论实属惊人,无人敢提及的大事,唯有他敢于直言。关于储君的问题,虽有人曾提,但都被嬴政否决。况且,扶苏之前曾受儒家误导,惹怒了嬴政。尽管现在他功赎旧过,受到厚望,但这并不能改变什么。
立储君事关重大,但目前并非首要任务,尤其是现在嬴政威望正盛。况且北疆异族尚未平定,匈奴和东胡仍然蠢蠢欲动。
提出立储君之事?
无论如何,这个提议听起来荒谬且不切实际。\"哦?\"
听见李斯的建议,嬴政挑起眉毛,目光转向他,平静地问:\"李相,你觉得大秦该立储君吗?\"
\"正是如此。\"
面对嬴政的询问,李斯毫不犹豫地回答,高声道:
\"刚才我说过,大秦已经统治中原多年,是时候设立储君了。特别是当前北疆匈奴和东胡侵扰之时,我认为设立储君更为关键。\"“毕竟陛下需要留在咸阳坐镇,若有太子分担忧虑,岂非两全其美?”
此话一出,满朝官员倒吸一口冷气,难以置信地看着李斯。这是否意味着要再次派扶苏出征?
李斯的言辞清晰,大秦应立储君,并让太子亲征漠北。
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北疆百姓,稳定民心。
另一方面,是为朝廷减轻压力。
这番话十分恰当,也正合心意,让嬴政几乎无法拒绝。北疆战事紧迫,急需有人稳定局面,而此时扶苏前往正是定海神针。同时,趁着百越刚平定,秦国兵势正盛,若不趁此机会扫荡北疆,将错失良机。不过,关键在于嬴政是否会同意?
储君的册立关乎秦朝的未来,至关重要。“关于立储君之事,诸位怎么看?支持这个策略吗?”
然而,让官员们震惊的是,嬴政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