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有危险?那直播也不能停!(第1/2 页)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都出奇一致地保持安静。
就连弹幕和礼物都变得稀少了。
孙泉有点难受。
弹幕可以少。
礼物倒是别停啊!
咳咳......
孙泉也就心里这么想想,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给大家科普。
“众所周知,宋代五大名窑中,青瓷之首,汝窑为魁。”
“收藏界更是有一句话,纵有家缠万贯,不如汝窑一件。”
“因为汝窑瓷器实在是太稀有了,之所以稀有,就是因为汝窑存在的时间太短,开窑的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
“由于开窑时间短,烧制的汝窑本就不多,再加上金灭北宋后,汝窑也彻底随之灭亡。”
“同时随之消失的,就是那神秘的汝窑官窑遗址。”
“不仅仅是咱们龙国一直在致力于探寻汝窑官窑遗址,其实宋朝之后每个朝代都有寻找汝窑官窑遗址的人,但最终都一无所获。”
“至于原因,想必就连梁老你们也不知晓吧?”
梁海生叹了口气,苦笑道:“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我从事瓷器研究已有四十余载,其中对于汝窑的研究不下三十年,可还是未能寻得蛛丝马迹,惭愧,惭愧啊!”
孙泉淡淡说道:“梁老,恕我直言,就凭你们现在的行事风格和研究方向,就算再给你们四十年时间,只怕也发现不了汝窑官窑遗址的信息。”
梁海生脸色一变,连忙问道:“小孙专家,莫非你已经掌握了确切信息?”
孙泉道:“当然,若非如此,我也不会带你们来这里。”
梁海生一脸期待地道:“还请小孙专家为我们解惑!”
一旁的王明等人,也都是竖起耳朵,无比期待。
孙泉点点头,缓缓说道:“我还是那句话,只注重鉴宝技能,却忽视历史地理以及文学,这本身就是错误!”
“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南宋顾文荐的《负暄杂录》,还有南宋民间流传的一本《汝州野志》等等......”
“其实很多古籍中,都有对汝窑的记载,虽然都是只言片语,但若是你们能仔细研究,并且将这些只言片语理顺,就能够发现这就是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多得我就不多说了,就拿《汝州野志》来举例,这本书对于汝窑官窑的记载是最详细的,书中写:一朝金兵来犯境,能工巧匠慌了神,汝窑为我呕心作,怎能轻易让他人?粉身碎骨也不惧,只愿守护汝窑情。”
“当年金兵入境之时,朝廷还没有一触即溃,当时的选择是宋廷南迁,可人能走,窑口却动弹不得,当时官窑中的工匠们还在窑厂夜以继日地烧制汝窑,这是他们忙活了一辈子的心血,自然不愿丢下逃走,于是这些能工巧匠们便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汝窑。”
“设置机关,用土掩埋,对于他们来说,能拖一刻是一刻。”
“却没想到,这一拖就是九百年,不仅躲过了金兵摧残,甚至连咱们龙国至今都没能发现。”
众人都是听得一愣一愣的。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都是直呼牛逼。
【泉哥真神了!他怎么什么都知道?简直就是百科全书啊!】
【我说,泉哥该不会是现编的吧?】
【呵呵,编?来,你给我编一个!】
【就别说编这么多了,你要是能编个几十字的古籍内容,我就叫你爹!】
......
梁海生也是大吃一惊,张大嘴巴看向孙泉,道:“小孙专家,这些书你都看过?”
“不是看过,而是都快翻烂了。”
孙泉瞥了梁海生一眼,道:“你以为我跟你们一样,一点也不懂得变通?现在的小学生都会举一反三了好吧?”
“这......这......”
梁海生当即老脸一红。
丢人!
实在是太丢人了!
一大把年纪了,结果见识还没有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见得多!
这以后在考古界还怎么混?
等等!
不对!
不会举一反三的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就算换成其他老家伙们来,也一样在孙泉面前抬不起头!
这么一想,梁海生心里好受多了。
“好了,科普结束,接下来该说正事了。”
孙泉脸色陡然严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