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传承与未来(第2/3 页)
她的眼神锐利而专注,仿佛一只盘旋的鹰,紧紧锁定着手中的零件。那是一枚刚刚打磨好的齿轮,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张秀英的手指灵巧地转动着齿轮,指腹轻轻拂过每一个齿槽,细致得如同在抚摸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她的目光穿透了金属的表层,仿佛要看穿材料的内部结构,捕捉到任何细微的瑕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张姐在这个岗位已经十五年了,”李主任的声音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显得格外清晰。他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精干男子,穿着朴素的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走到林云身边,指着张秀英说:“她可是我们厂里的‘火眼金睛’,再细微的差异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别看这只是个小小的齿轮,它可是精密机械的核心部件,出不得半点差错。”
林云举起相机,调整焦距,轻轻按下快门。“咔嚓”一声,定格了这专注而神圣的瞬间。透过镜头,他看到了张秀英眼中的执着与认真,那是一种对工作的敬畏,对完美的追求。这让他想起了古代的工匠们,那些为了打造一件完美的器物,可以倾注毕生心血的 。他们世代相传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技艺,更是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
“我们的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了,”李主任的语气中带着自豪,也带着几分感慨。“这几年,咱们国家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咱们连一颗螺丝钉都造不出来,现在,咱们的产品也能出口创汇,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这其中,离不开像张姐这样的老同志的辛勤付出啊!”
林云放下相机,看着李主任,眼中充满了敬佩。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厂的成就,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是一个从一穷二白到奋发图强的时代,这是一个无数人默默奉献、艰苦奋斗的时代。而张秀英,就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她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诠释着一个普通工人的价值。
“质量和性能都得到了认可。”林云的目光扫过那些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成品,金属的光泽在略显昏暗的车间里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一艘艘巨轮,满载着这些中国制造,沿着新时代的“丝绸之路”,驶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耳边似乎响起了汽笛的轰鸣,那是中国智慧再次扬帆远航的号角。
“不过我们从不满足现状,”李主任的声音将林云的思绪拉回现实,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眉宇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他转身走到墙边,指着一张贴满各种数据和图表的规划图,那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是他们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的研发规划,”李主任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
林云凑近细看,那些用红笔圈出的关键技术指标,仿佛一个个跳动的火焰,燃烧着他们心中的雄心与担当。他甚至能感受到从李主任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
“林记者,要不要去看看我们的培训中心?”李主任突然提议道,脸上露出一丝自豪的笑容,“那里,可是技术传承的地方。”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给培训中心镀上了一层金边。推开门,一股油墨和金属混合的气味扑鼻而来,夹杂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声音。几十个年轻的面孔,正专注地听着讲台上的工程师讲解。工程师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他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密密麻麻的技术要点,还不时走到台下,手把手地指导新员工操作。
“这让我想起了师徒传艺,”林云轻声说道,他举起相机,快门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脆,“知识,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去的。”
李主任赞同地点头,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每个老师傅都有自己的绝活,那是他们几十年经验的积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林云的镜头对准了一个年轻的学员,那双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一幕,让他想起了墨家弟子们在昏暗的油灯下,切磋技艺、探讨机关术的场景,古老与现代,在这一刻奇妙地融合,时空仿佛在此刻重叠。
“您知道吗,”李主任突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我最欣慰的,不是看到技术上的突破,而是看到这些年轻人的成长。”他指着远处一个正在认真操作机床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慈父般的笑容,“那个小伙子,去年来的时候还什么都不懂,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林云看着那个年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