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答题:从始皇开始 > 第126章 唐宋八大家下(三苏)

第126章 唐宋八大家下(三苏)(第1/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三国之北方苍狼贝纳颂枭雄之明末争霸白手帝国三国召唤之东吴大帝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大明:东北开局,征服西伯利亚在崩坏模拟的我,不想当英雄壮王综漫空间只有我知道剧情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强明:我将现代物资搬运到大明剧组街溜子咋还穿到北宋知否剧了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回大明当县令,激活模拟城市系统大秦帝国之降生嬴氏宗族我是正统我怕谁雷杰多的海贼家族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名柯:论如何用红方身份打败酒厂

苏洵(1009 年 5 月 22 日—1066 年 5 月 21 日),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着名的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列。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早年游荡:苏洵年轻时喜好游山玩水,学习并不认真,直到 27 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名落孙山,这让他对科举制度产生了不满。

游历与沉淀:科举不顺后,苏洵游历庐山、虔州等地,增长了见识。后来他绝意于功名,在家专心读书写文,并教育苏轼、苏辙两个儿子。

声名渐起:嘉佑元年(1056 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到汴京,拜见了欧阳修等文坛名人。欧阳修赞赏他的文章《衡论》《权书》《几策》,向朝廷推荐了他,苏洵从此声名大噪。嘉佑二年(1057 年),苏轼、苏辙兄弟同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开始流传。

晚年为官:嘉佑五年(1060 年),经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次年,担任霸州文安县的主簿,参与修撰礼书《太常因革礼》。治平三年(1066 年),《太常因革礼》编撰完成,但苏洵也在同年四月二十五日病逝于京师。

2. 文学成就:

散文方面:

风格特点:苏洵擅长散文,尤其善于政论,文笔流畅雄健。他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具有雄辩的说服力。他摆脱了科举应试的功利心,主张写“胸中之言”,文章自然成文。

代表作品:《六国论》是他的经典之作,文章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观点,借古讽今,抨击了宋朝赂敌求和的政策;《管仲论》《辨奸论》等也都是他的优秀散文作品。

诗歌方面:苏洵的诗歌风格质朴苍劲,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其诗歌作品有《有触者犊》《朝日载升》《我客至止》《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等。

3. 文学影响:

对家人的影响:苏洵对苏轼、苏辙的教育和培养影响深远。在他的指导下,苏轼、苏辙自幼便开始写文章,为他们日后成为文学大家奠定了基础。“三苏”在文学上的成就相互辉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对文坛的影响:苏洵的文章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的创作风格和文学主张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许多文人学士对他的文章推崇备至,他的文学成就也为后世所认可和赞誉。

苏辙(1039年3月18日 -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他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 生平经历

成长与科举之路:苏辙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与苏轼是兄弟。他自幼受父兄的熏陶,勤奋好学。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与苏轼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兄弟俩同榜进士,开启仕途。

政治生涯的起伏:他在政治上经历诸多坎坷。王安石变法期间,因意见不合,自请外任。他先后在陈州、齐州等地任职。元佑时期,旧党执政,苏辙被召回朝廷,仕途顺遂,官至门下侍郎。但绍圣元年(1094年),新党再度执政,苏辙又被贬谪,远至岭南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他遇赦北归,最后定居颍川,直至去世。

2. 文学成就

散文方面:

风格特点:苏辙散文风格汪洋澹泊,有秀杰深醇之气。他在叙事、写景、议论中常常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语言简洁流畅,富有表现力。他的文章在稳健之中蕴含着灵动,条理清晰,论证严密。

代表作品:《黄州快哉亭记》是他的名篇。文章从长江的壮阔景色入手,引出“快哉”的主题,进而讨论士人的心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体现出他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还有《上枢密韩太尉书》,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见解,同时也展现了求仕的抱负。

诗歌方面:

风格特点:其诗风格淳朴无华,情感真挚。在题材上,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对人生的感慨。

代表作品:如《游西湖》描绘西湖美景,清新自然;《秋稼》则体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3. 政治理念与贡献

政治理念:苏辙秉持儒家的治国理念,主张以民为本,反对激进的改革措施,

目录
大唐道家第一人位面大穿越临间魔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