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从上山到上朝 > 第二百六十二章

第二百六十二章(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三国如烟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戏说嬴政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情牵盛世恋歌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

天气 入秋了还是有点热 心情 开心了一阵

打造战船多费钱,

法晨全权来包办。

许下三年五十艘,

静待他的好消息。

金銮殿庄严肃穆,晨光透过雕花木窗,在金砖上洒下一道道光影。大臣们身着朝服,整齐排列,身姿挺拔,神色间透着庄重与期待。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一声高唱,早朝正式开始。

新任户部部尚书俞法仁出列,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折子,神色恭敬,声音洪亮:“陛下,臣有本奏。今秋粮食丰收,实乃我朝之大喜。”

我坐在龙椅上,神色关切,微微颔首:“哦?仔细说来。”

俞法仁展开折子,有条不紊地汇报:“陛下,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惊人的五千万石,相较去年增长了两成有余。这一佳绩,得益于多方面的原因。”

俞法仁的声音抑扬顿挫,这个朝堂就像是他人在表演一般。

“从农事角度来看,今春雨水充沛,阳光充足,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气候条件。各地农户抓住时机,精心播种,悉心照料,田间管理十分到位。”

说完一点,俞法仁还特意的停顿了一下,趁着这点时间还不忘和其他同僚交换一下眼神。

“政策方面,陛下推行的‘轻徭薄赋,鼓励农耕’政策成效显着。百姓们积极性高涨,开垦荒地,改进种植技术,许多偏远地区的农田也得到了有效利用。”

“水利设施上,各地官府大力修缮水利工程,新挖沟渠无数,灌溉面积大幅增加,哪怕部分地区遭遇小旱,也能及时引水抗旱,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

俞法仁说完后朝我一躬身,然后便退回到了大臣的队伍里。

我龙颜大悦,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此乃我朝百姓之福,众爱卿之功。这粮食丰收,关乎国计民生,往后还需继续努力,让百姓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众大臣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吾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只是我突然似乎意识到了有一点小问题,“俞爱卿,为何只有粮食的情况啊?税收银钱呢?”

我这么一问像是在原本心情愉悦的俞法仁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一般,看着俞法仁有些支支吾吾,我便知道有蹊跷了,转头看向俞法晨。

“陛下,银钱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一成,但是有了入不敷出的迹象,所以俞尚书不敢明说。陛下如不信,可随时查看户部一应账目、清点国库存银。”俞法晨出列回复。

“既然都说出来了,那就说说什么原因。”我没有敲打俞法晨的意思只是单纯的想知道原因。

“陛下这一年虽没有大规模的用兵,但是新建学宫、修建佛寺、打造战船就这三项就快要将国库掏空了。”俞法晨说完后没有退回到队伍中,而是继续站在原地。

国库快要被掏空了?这句话像是一道炸雷在我心里震了一下。看来我真是太久没当家。

我转头看向太子戴寿宁,戴寿宁一脸阴沉的低着头。我就知道俞法晨说的没有太多的水份。

“刚才爱卿说的那些都是国策,国策不能变。那应该怎么应对?”我看向台阶下的俞法晨问道。

大殿之上,气氛变得庄严肃穆起来,俞法晨慢慢的抬头,神色恭敬又带着几分自信,手中笏板微微抬起,面向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我,声音清朗,打破了朝堂的寂静。

“陛下,”俞法晨开口,“如今我朝欲增税收,充盈国库,海上贸易大有可为,定能成为关键支柱。”

“其一,航线拓展。我朝沿海港口众多,目前商船主要往来于周边邻国,贸易货物种类有限。臣建议,派遣得力使臣,远渡重洋,探寻新航线。与南洋诸国建立贸易往来,那里香料、珠宝、珍稀木材资源丰富,我朝的丝绸、瓷器、茶叶在彼处也定然大受欢迎。如此一来,贸易路线拉长,交易品类增多,税收自然水涨船高。”

“其二,港口建设。修缮和扩建现有港口。增设码头泊位,提升货物装卸效率;建设大型仓库,用于货物存储中转,避免货物积压损坏。同时,完善港口周边配套设施,吸引更多商船停靠。例如,在港口附近设立客栈、酒馆,方便往来商贾落脚;开设钱庄,便于资金兑换流转。这些配套产业的繁荣,也能带来可观的税收。”

“其三,贸易监管。组建专业的市舶司队伍,选拔精通贸易、熟悉律法之人任职。严格把控进出口货物质量,对违禁物品坚决查扣。规范贸易

目录
穿越清朝当咸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