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刘秀起兵恢复汉室(第3/6 页)
,这祸害比盗贼还大。陛下您赶紧把那些将帅召回来,让郡县能喘口气。我田况既然被您委以重任,这青徐二州的事,我肯定能办好,您就放心吧!”这奏章写得挺好,都是当时的好办法,可王莽这人心眼小,还猜忌田况,觉得他是在扰乱军心,马上就把田况召回京城,让他当师尉大夫,另外派人去接替他。
田况这一走,齐地就乱套了,樊崇他们本来就怕田况,听说田况被调走了,都高兴得不得了,就想着去攻打齐地。樊崇还定了些规矩,说杀人要偿命,伤人要给人治伤,还真像那么回事,就这么发了个告示,在山东那一带传开了。
王莽派的太师王匡和将军廉丹,在地皇三年孟夏的时候,从京城出发去东边打仗。那天正好下大雨,全军都被淋成了落汤鸡。有几个见多识广的老人,看着这些士兵浑身湿透,狼狈不堪,就偷偷地叹气说:“这叫泣军,泣军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其实天上下雨本来是常事,就是因为大家都恨王莽,所以才这么说。
王匡和廉丹带着十万精锐士兵,一路向东,沿途到处征粮要武器,要得可狠了。东边的老百姓都恨透了他们,就编了个歌谣说:“宁碰赤眉,别遇太师;太师还能忍,更始要我命。”这是为啥呢?原来樊崇听说王匡他们要来,知道肯定要大战一场,怕自己的手下跟官兵混战的时候分不清敌我,就叫手下都用朱砂把眉毛涂上,当作记号,从这以后就叫赤眉军了。樊崇自从定了纪律以后,就不怎么让手下抢劫了,可官军过境的时候,又抓人又抢东西,廉丹带的兵尤其坏,所以老百姓才这么说。老百姓都吓得不行,再加上没吃的,好多人都扶老携幼,跑到关中去了。关吏赶紧把这事报告给王莽,王莽没办法,只好开仓放粮,派官吏去赈济灾民。可这些官吏没几个好东西,都偷偷地把粮食拿走了,灾民们还是挨饿,十个人有八九个人都饿死了。中黄门王业,管着长安的市政,有一次跟王莽汇报事情,王莽问他灾民的情况,这王业就瞎说:“这些都是流民,根本不是真的饥荒,我看他们在京城待着,吃得还挺好呢!”说着还拿出在街上买的米饭和肉羹,给王莽看,说这就是流民吃的。王莽也傻,还真信了,就以为关东的饥荒都是假的,就一再派人到军队里,催廉丹赶紧把盗贼剿灭了。
廉丹接到信,心里害怕,晚上就把掾属冯衍叫过来,把信给他看。冯衍就趁机跟廉丹说:“将军啊,您可得想清楚了。天下的老百姓都想着汉朝的好处,就像周朝的人想着召公一样,这是人心所向,老天也会帮忙的。您现在不如找个大郡驻扎下来,安抚士兵,选一些有才能的人,做些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把有害的事都去掉,这样才能建功立业,保住自己的福气。何必非要去冲锋陷阵,把命丢在战场上呢?要是打败了,可就啥都没了,还会被人笑话。”廉丹听了,摇着头不说话,冯衍就退出去了。
第二天,廉丹就拔营继续前进,到了无盐这个地方,正好碰上土豪索卢恢这些人,占着城跟盗贼勾结。廉丹和王匡就带兵攻城,一下子就攻进去了,把索卢恢杀了,还砍了一万多个人的脑袋。打完仗就赶紧写信向王莽报捷,王莽高兴坏了,派中郎将带着诏书和赏赐去慰劳士兵,还把王匡和廉丹都封了公,又赏了十几个有功的将吏。
王匡得了封赏,就急着要把盗贼都平定了,听说赤眉军的别校董宪这些人,在梁郡聚集了几万人,就马上命令出兵去打董宪。廉丹就劝他说:“咱们的军队刚攻下坚城,士兵都累坏了,现在应该让士兵休息休息,养足精神,慢慢再去打。”王匡一听就火了,说:“行军打仗靠的就是锐气,刚打了胜仗,正好趁着这股劲往前冲。你要是胆小,我自己去!”说着就下令让士兵赶紧去梁郡,自己跳上马,挥着鞭子就出城了。廉丹没办法,也只好带着亲兵跟在后面。
到了成昌这个地方,远远就看见前面盗贼的阵势排得跟泰山似的,士兵们还没打就害怕了,都往后退。王匡在后面大声喊着让他们停下,可根本没人听。这时候盗贼们都冲过来了,那势头就像潮水一样,锐不可当。王匡知道不行了,也转身就跑。这家伙平时就爱说大话,真到打仗的时候就不行了。盗贼们在后面追,把官军杀得死伤无数。
王匡抱着头拼命跑,正好碰到廉丹,就大声喊:“盗贼太多了,太厉害了,赶紧跑吧!”廉丹一听,气得眼睛都瞪圆了,说:“能打仗才来,不能打就死,怎么能跑呢!”王匡听了,满脸羞愧,低着头不说话。廉丹越想越气,从怀里把印绶符节拿出来,扔给王匡说:“你这胆小鬼,赶紧跑吧!我是国家的大将,只有死了才算了结!”说着就骑着马,朝着盗贼冲过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