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以礼尊天下(礼\/孝\/忠字篇)(第2/3 页)
细道来。”
申伯起身,恭敬地拱手回道:“陛下,微臣至谢地后,谨遵周礼,不敢有半分违逆。初到之时,便着手丈量土地,划分阡陌,使民皆有田可耕,且依时节劝农桑,引先进之耕织术,今谢地之田野,禾黍丰茂,桑麻遍野,仓廪渐实。又重教化,于城中大兴庠序,遴选贤良儒士为教席,传《诗》《书》《礼》《乐》,孩童与青壮皆欣然向学,民风日趋淳厚。”
周天子面露欣慰之色,点头微笑:“申伯之功,朕已知晓,此皆赖卿之勤勉与睿智,当为诸侯表率。朕观谢地之贡物,精美绝伦,亦足见卿用心经营。”
申伯忙谦逊地躬下身去:“陛下谬赞,微臣不过是奉行周礼,仰仗陛下天威,不敢居功。谢地能有今日之盛景,皆因陛下圣恩浩荡,如日月之光辉,普照四方。微臣唯愿陛下江山永固,万民同乐。且臣于谢地,亦遇些微之事,欲呈陛下圣裁。”
周天子端坐在王座之上,身姿挺拔,神色庄重:“申伯但说无妨。”
申伯继而说道:“陛下,谢地之民,质朴而良善,然亦有邻邦之民,时有越界扰事之举。微臣思之,当以礼化之,先遣能言善辩之士往,陈说大周之礼义,晓以利害,使其知所进退。若其仍冥顽不灵,亦当整军经武,严守疆土,然此皆在周礼之制下,不兴无义之师,不逞匹夫之勇,以保谢地之安宁,亦全陛下之威名。陛下以为如何?”
周天子轻抚龙袍,沉思片刻:“申伯所谋甚是。大周以礼治天下,然亦不可失威严。若邻邦来犯,先礼后兵,方显大度与公正。卿于谢地,能周全考量,朕心甚慰。”
申伯再拜:“陛下圣明,微臣谨遵教诲。且臣欲在谢地兴修水利,引河灌田,然工程浩大,需诸多人力物力,亦恐扰民生,故来请陛下示下。”
周天子目光深邃,缓缓道:“兴修水利,利国利民,此乃善举。然当恤民力,不可强征暴敛。可使地方官协同,合理调配,务使工程顺遂,百姓无怨。”
申伯领命:“微臣定当谨遵陛下旨意,悉心操办,必不辜负陛下期望。”
在朝堂之上,申伯的言辞谦逊有礼,汇报谢地的治理情况时条理清晰,每一句话都斟酌再三,既展现了自己的功绩,又不失对天子权威的敬重。
在封地治理百姓时,申伯深知礼仪教化的重要性。他在城中设立了学堂,亲自挑选有学识、懂礼仪的儒士担任教师,教导谢地的孩童与青年学习礼仪知识。他常常到学堂中视察,每当他踏入学堂,喧闹的学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他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走过一排排书桌,看着孩子们诵读《周礼》,那稚嫩的童声在学堂中回荡,仿佛是世间最动听的乐章。他时而停下脚步,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如春日暖阳,温暖而慈爱。
一日,申伯之子对礼仪之事有所疑惑,前来请教。其子恭敬地行礼后,皱着眉头问道:“父侯,孩儿观这礼仪,条目众多,繁文缛节,为何吾等定要如此严守,丝毫不得差池?”申伯闻听,微微整了整衣冠,神色变得极为严肃,他目光如炬地看着儿子,缓缓说道:“礼者,绝非虚设之形式,实乃立身于世之根本,治国安邦之根基所在。若世间无礼,恰似大厦失却梁柱,必将倾颓。家庭之中,父子失序,兄弟阋墙;邦国之内,君臣无别,政令难行。吾等身为诸侯之族,受天子恩宠,更应如那星辰拱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方能使百姓信服尊崇,使周礼之光世代传承,永不磨灭。”
其子若有所思,片刻后又问道:“父侯,孩儿尚有不解。若遇那蛮夷之邦,全然不讲礼仪,肆意妄为,又当如何应对?”申伯站起身来,踱步片刻,而后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沉声道:“我大周以礼义立邦,当以礼去感化他们。纵使其不懂礼仪,我们亦不能失了自身风范。犹如春风化雨,徐徐图之,若能使其感悟周礼之美善,自愿归服,此乃上佳之策。然若化之不得,亦要坚守礼仪之道,不与之同流合污,尽显我大周的威严与气度,让他们知晓礼义之邦的风范不可侵犯。”
申伯之子听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道:“父侯,孩儿明白了。只是这礼仪在日常践行之中,有时似与孩儿心中所想的便捷行事相悖,该如何是好?”申伯轻轻叹了口气,走到儿子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礼仪虽看似繁琐,却是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结晶。它规范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使我们的心性得以修养,品德得以提升。每一个礼仪动作,每一句礼辞,皆蕴含深意。你当用心去体会,将其融入血脉,成为本能。起初或许会觉不便,但久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