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镇赵战神(第3/4 页)
他召回邯郸,改派赵葱前往北疆接替李牧的职位。李牧接到命令后,心中悲痛万分。他知道,赵国离灭亡不远了。但他又无法违抗赵王迁的命令,只好无奈地交出兵权,返回邯郸。
李牧回到邯郸后,心情十分低落。他整日闭门不出,心中充满了对赵国命运的担忧。而此时,秦国得知李牧被罢兵权,认为时机已到,于是派遣大将王翦率领大军攻打赵国。
赵葱根本不是王翦的对手,他率领的赵军在秦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赵王迁见势不妙,又想起了李牧的好,想要重新启用李牧。但郭开却极力阻止:“陛下,李牧已被罢兵权,此时若再启用他,岂不是出尔反尔?且李牧心中必然对陛下有所怨恨,万一他趁机谋反,后果不堪设想。”赵王迁听了郭开的话,又犹豫了。
而李牧在得知赵国的危机后,不计前嫌,主动请求出战。他来到王宫,求见赵王迁:“陛下,如今赵国危在旦夕,臣愿再次领军,抵御秦军。臣虽万死,亦不敢辞。”赵王迁看着李牧,心中十分愧疚,但在郭开的眼神暗示下,他还是拒绝了李牧的请求:“李牧,你的忠心朕知道。但如今朝中已有安排。”
公元前 229 年,赵国的天空被战争的阴云压得极低。王翦率领上党郡的虎狼之师如汹涌潮水般直下井陉,所过之处,烟尘滚滚,喊杀声震天。杨端和则率河内兵卒迅速进围赵都邯郸,将这座曾经辉煌的都城死死困住。
李牧与司马尚临危受命,率领赵国大军在前线顽强抵御。李牧依旧那般沉稳坚毅,他的眼神中透着视死如归的决绝。他深知此次秦军来势汹汹,但凭借多年对秦军的了解以及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制定了严密的防御策略。赵军在他的指挥下,虽兵力稍逊,却凭借坚固的营垒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一次次击退秦军的进攻。
然而,就在这关乎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赵王迁却被宠臣郭开的谗言蒙蔽了心智。郭开收受了秦国的重金贿赂,在赵王迁耳边日夜诋毁李牧与司马尚,声称他们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赵王迁本就生性多疑,在郭开的蛊惑下,竟信以为真。他不顾国家的安危,下诏免去李牧与司马尚的兵权,改用赵葱和颜聚代替他们。
李牧接到诏书的那一刻,心中满是悲愤与无奈。他望着邯郸的方向,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一心为国,征战多年,从未有过二心,陛下为何如此轻信奸佞之言?”他深知,失去自己的指挥,赵军必败无疑,赵国也将随之灭亡。于是,他拒不接受命令,决心继续坚守抗秦。
此时,李牧之子李信,一位英勇无畏且极具军事天赋的年轻将领,正随父在军中效力。李信听闻赵王的诏令,心急如焚,不顾父亲的阻拦,毅然决定奔赴邯郸面见赵王,为父辩白。
李信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邯郸王宫。他不顾侍卫的阻拦,强行闯入朝堂,见到赵王迁后,当即拜倒在地,高声说道:“陛下,臣父李牧对赵国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多年来,他驰骋疆场,抵御外敌,为赵国出生入死,从未有过丝毫谋逆之心。如今秦军压境,赵国危在旦夕,唯有我父能率赵军与之一战,陛下若轻信郭开谗言,撤换我父,赵国必将大祸临头。”
赵王迁坐在王座上,脸色阴沉:“哼,李牧违抗旨意,拒不交权,此等行径,不是谋逆又是为何?”
李信急切地辩解道:“陛下,我父只是深知秦军狡诈,换将之举必使军心大乱,他是为了赵国的江山社稷着想,才暂不奉命。陛下若不信,可派人查探我父军中之事,看是否有谋逆的迹象,若有,臣愿与父同罪。”
郭开在一旁冷笑一声:“李信,你莫要在此巧言令色。李牧久在边疆,手握重兵,其心难测。你父子二人恐已暗中勾结秦军,意图颠覆赵国。”
李信怒视郭开:“你这奸佞小人,收受秦国贿赂,污蔑忠良,你才是赵国的罪人。”
赵王迁被郭开的话影响,心中疑虑更重,对李信喝道:“你休要在此胡言乱语,扰乱朝堂。李牧抗命已是事实,朕意已决,不容更改。”
李信见赵王迁如此昏庸,不肯听信自己的辩白,心中绝望。他知道,赵国离灭亡不远了。但他仍不死心,又说道:“陛下,若您执意如此,臣愿留在邯郸为人质,只求陛下让我父继续领军抗秦,待击退秦军,我父自会来邯郸向陛下请罪。”
然而,赵王迁不为所动,命侍卫将李信逐出王宫。李信站在王宫门外,望着那冰冷的宫墙,泪水夺眶而出。他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
不久之后,李牧被赵王派人暗中捕杀。李信听闻噩耗,悲痛欲绝,发誓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