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再葬石虎 又现圣僧(第3/3 页)
行了试探。他自我介绍说:“四海习凿齿。”
没想到道安张口就对答,也自我介绍说:“弥天释道安。”
二人机锋相对,禅意盎然,时人称许,成为天下闻名的对子。
两人自我介绍完毕,哈哈大笑起来。
当时荆州刺史桓豁、兖州刺史朱序、宣威将军郗超等人与道安均有往来,或请道安讲法,或者供养寺庙各种用度,多方给予支持。习凿齿后来向东晋的朝廷君臣介绍道安,力赞道安知识渊博、道风严谨,不以神通惑众,全凭高超的智慧远见与道德学问律己教人,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
道安南下襄阳时期,东晋玄风鼎盛,大批清谈名士热烈讨论本末、有无、体用等玄学主题,深深影响着当时上层社会。为了适应朝野崇尚玄学的风气,道安在弘法活动中,往往刻意宣讲思想上能与玄学相互融通的大乘般若学,将当时玄学界的一些争论引入般若学加以研讨,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本无宗”学派,成为般若学中创立最早、卓然有成的宗派,这是道安对早期佛教传播发展的重大贡献。遂导致东晋上层社会玄学士大夫们对佛教的尊崇有加。
此外,道安思及佛教传入中国后,虽有大量佛典译出,但由于佛经文体艰深,语言难度高,加上时代条件各异,翻译者程度不一,甚至以讹传讹。道安广泛搜求各种译本,加以筛选整理后,编纂出《综理众经目录》,又称《道安录》。该书校阅群经,辨别真伪,评定新旧,收录后汉至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历时约两百年间的汉译佛典与注经作品,系我国第一本佛典目录。
道安建立中国佛教史上佛经目录学的先河,为保存佛教文化,作出开拓性的重大贡献。在注释经典方面,由于旧译经典时有错误,导致文理欠通。为此,道安遍览诸经,先后为《般若》、《道行》、《密迹》、《安般》等经典,做了注释,将佛经分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佛经要旨一目了然,从此经义更具系统。
在东晋名士习凿齿看来,道安的修为和法力、神通已经相当玄妙。他广泛宣传道安是“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的得道高僧。
道安的风范对当时中华佛教界的影响很大,所以天下寺庙,都以他所在的寺庙为榜样。他后来在襄阳建造檀溪寺,“建塔五层,起房四百”,可见工程之大,有一定规模。
前秦的苻坚是东晋的敌人,也派人送来外国的金箔倚像、金坐像、结珠弥勒像、金箔绣像、织成像各一尊,自然也是为了庄严檀溪寺。
东晋孝武帝曾经下诏书表扬道安,并且要当地政府给他像王公一样的俸禄。这都说明道安已经取得了统治者的支持和信任。
当然,道安早就预知,苻坚将要派兵攻破襄阳,将他和当代名士习凿齿掳走。
然后,苻坚皇帝跟他同乘一辆车辇,在前秦众将士的簇拥下,沿着长安古道,向巍峨壮丽的朝堂进发。
苻坚亲切地对他说:“朕派出精兵十万攻打晋朝,仅仅就是为了得到襄阳的一个半人啊,这一个人是你圣僧释道安;那半个人,就是晋朝名士习凿齿啊。哈哈,朕终于如愿以偿了。”
这当然是八年之后(公元378年)的事情了。那个时候,道安将来到前秦的都城长安,译经传教,制定教规。此外,还将受邀担任前秦国的国师。
他所在的长安,也必将成为东方世界的佛教文化中心。(本书完稿,谢谢大家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