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0、书空咄咄 扪虱倾谈(第2/3 页)
助了敌寇。天怒人怨,成为大众所唾弃的对象,所带来的灾祸,将危及国家社稷……”
朝廷
见桓温义正词严,被逼无奈只好将殷浩废为平民,将他流放到东阳郡信安县。
于是桓温终于拔掉了这支“眼中钉”,形成了自己日后的一支独大。
桓温对心腹谋士、参军郗超和主簿王珣说:“说起这个殷浩来,从小就在一起玩耍,我们俩玩骑竹马,我丢掉了之后,他就上来捡,玩的都是我剩下的,哈哈,从那时候看,就知道那小子不如我啊。”
郗超说道:“殷浩军事才能确实不咋地啊,吃败仗是咱们事先就料定的。”
桓温说:“殷浩品格高洁,能言会道,假使让他担任尚书令和仆射,足以成为朝廷百官的楷模,朝廷用才不当,以致有今日啊。”
殷浩虽然被罢黜流放,但没有说过半句怨言,神情坦然,一切听天由命,一如既往谈道咏诗,即使自家亲人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被流放的悲伤。只是整天用手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个大字而已。
“莫非这就是命运的捉弄吗?出征时我刚一上马,走了没几步,就突然从马上摔了下来,我感觉苗头不对,但我不信这个邪呀!那个狗屁张遇,翻来覆去,朝三暮四,怎么偏偏让我们‘遇’上了呢?你说,这能怪我吗?这些岂非咄咄怪事……”
殷浩的外甥韩伯,素来受到殷浩的赏识和喜欢,他随殷浩同到流放之地,一年后回京,殷浩送到水边,吟咏曹颜远的诗道:“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吟罢竟然抽泣哽咽,潸然泪下。
此时掌握朝廷内外大权的桓温到了“逞能”的时候了:“你殷浩酸秀才根本就不是带兵打仗的材料,看看我桓大将军的吧!”
公元354年二月,东晋分三路开始北伐,其中第一路桓温自江陵率四万步兵、骑兵北伐,取道武关入关,又命水军自襄阳进至南乡郡;第二路梁州刺史司马勋也经子午道北伐前秦。桓温先派第三路桓冲进攻上洛,俘获前秦荆州刺史郭敬(这位石勒的恩人还真长寿),于是进击青泥城。
前凉秦州刺史王擢见司马勋攻打前秦西部,于是进攻陈仓以作响应。
前秦皇帝苻健面对桓温大军北伐,派遣太子苻苌、丞相苻雄等人率兵五万驻扎在峣柳以作抵抗。四月,桓温在蓝田县与苻苌等军大战,晋兵在桓温的统率下大败秦兵;同时桓冲也在白鹿原击败了苻雄军队。
桓温在大败前秦军队后就继续向长安进发,挺进到灞上。当时苻苌等军队只好退兵据守在长安城南,苻健将长安的全部家当精兵三万人,交给大司马雷弱儿等人指挥,并与苻苌会合,只留六千老弱士兵留守长安城。
当时前秦首都长安危急,长安周边各郡县官吏都来向桓温归降。顺阳太守薛珍劝桓温直逼长安,但桓温不听从,驻屯灞上后就没有一鼓作气,渡过灞水,却一直与前秦军相持。桓温发出告示,对当地百姓进行了安抚,让百姓安居乐业。
百姓们欢天喜地,都牵了牛,备了酒,到军营慰劳晋军。
一个白胡子老头流着泪说:“自从刘琨、祖逖之后,都三十年了啊,终于又见到朝廷的官兵了!”
另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哽咽着说:“那些胡人太猖狂,太野蛮了,他们把中原百姓糟蹋苦了,老百姓就盼着朝廷大军来解救了,你们可来了!”
桓温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说:“百姓们受苦了!在南方的朝廷一天也没忘记你们啊,一直想着要完成北伐大业呢!”
百姓们哭声一片:
“苦日子终于熬到头儿了,老天睁开眼了!”
“保佑咱们的朝廷大军打胜仗,早日赶走那些豺狼禽兽吧!”
……
这个时候,桓温在他的中军大帐接见了一个特殊人物——布衣平民王猛
说是“布衣”,也许算是“抬举”他,因为他穿的其实只是破黑麻布衣服。而且大概是因为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太阳能、浴霸、热水器等设备,所以这个小伙子半年六个月洗不上一次澡。所以他的麻衣里边生了不少虱子。
桓温见来了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便考问他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
王猛坐在营帐的板凳上,一边从破袄里边捉着一个个的虱子,用两个手指甲“啪”、“啪”的挤掐着,一边旁若无人地谈论着晋、燕、秦等几个大国的形势分析。并且谈论起来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其深刻的洞察力和透彻的剖析,令桓温及其谋士郗超、王珣、袁宏等人都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