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自比光武 不忍杀虎(第2/4 页)
明磊落,如同日月之光明亮洁白,终究不该仿效曹操和司马懿,欺凌他人的孤儿寡妇,靠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天下。朕估摸着自己也就在刘邦与刘秀两个帝王之间吧。”
群臣听了石勒的自我评价,于是都赶紧叩头顿首,山呼万岁。
这段话固然表明石勒有自知之明,说他自己不如黄帝,不如汉高祖;也反映石勒要当一个光明磊落者——一切都要靠自己光明正大去拼搏获得,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还有一点,比较含蓄些,即他要当汉高祖、光武帝,这是统一天下者,不愿当魏武帝曹操、晋宣帝司马懿,因为这两个只是割据时期的霸主,而且他们这个霸主也不是用光明磊落的手段取得的。
他的心愿显然是能够实现华夏一统天下,但是他的这一愿望已经没法实现了。
在长江一线,郭敬大肆攻掠江西地区。太尉陶侃派平西参军陶斌与桓宣乘虚攻陷樊城,后又在涅水击败郭敬援救樊城的军队;同时竟陵太守李阳又攻破新野,迫使郭敬逃走,东晋得以重夺襄阳。
战后,陶侃命桓宣镇守襄阳。
年近七旬的老翁陶侃特意带领一班文武大臣来到江北打猎。
陶侃语重心长地对桓宣说道:“你多次问过我,为什么不让你们在江北邾城驻扎,而让你屯兵长江以南,现在你明白了吗?”
桓宣摇了摇头,说道:“邾城在江北,不是更能拦挡石勒赵国的大军来袭吗?众多将领都多次提过这一问题,您都笑而不答,末将委实不知。”
陶侃哈哈一笑,说道:“哈哈,那是老夫想让你们多多思考几天。你们看看吧: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依,外接敌寇。即便派兵驻守,也无益江南。要知道,长江才是抵御敌寇的天险。”
一席话说得众将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但是,后来荆州刺史庾亮派精兵万人驻守在邾城,到咸康五年(339年),后赵派兵来攻。因邾城孤立无援,终于兵败城陷,果然损失惨重。此是后话。
桓宣在襄阳招怀新归附的民众,鼓励及指导农耕生产,又减少刑罚和缩减随从,同时用马车载农具和与民耕作收获。桓宣前后在襄阳经营了十多年,得到襄阳士民的爱戴。期间曾经数次被后赵侵略,但仍能以寡敌众,当时的人对桓宣给予较高评价。
咸和7年(公元332年)年底,晋朝廷任命太尉陶侃为“大将军,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但被陶侃坚决推辞了。
陶侃到晚年时深感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不参与朝政,多次想告老还乡,都被属下们苦苦留下。
辽东一带。慕容廆(wei)派使者送信给太尉陶侃,劝他起兵北伐,共同扫清中原。慕容廆的下属宋该、封抽等人共同对他们的主公给以“高度评价”,认为“慕容在边陲一隅建立功业,职位卑微,责任重大,只是地位较轻,不足以镇摄华夏和胡夷,应当向晋朝廷上表请求提升慕容的官爵。”
说白了,这就是挟兵自重,典型的向“上级”伸手要官要权行为。工作不想干,就想升职加薪,空手套白狼啊!
参军韩恒批驳说:“建立功绩的人忧虑的是诚信、道义不彰明,并不忧虑名位不高。齐桓公、晋文公有匡扶天下的功绩,也没有事先要求天子按礼制加以任命来号令诸侯。应当修缮甲胄、兵器,除灭群凶敌顽,功成之后,高爵显位自会得到。这样做比起向君主要赏赐要官爵要宠爱,不更荣耀吗?”
慕容廆当然对韩恒的忠言不“感冒”,便让韩恒出任新昌令。
于是慕容廆与东晋太尉陶侃通信,称赞王导和庾亮,并称陶侃是四海之内当之无愧、最负盛名的杰出英豪,表示愿意为复兴东晋作出努力,只是碍于自己孤军进攻难有成果,期待东晋大举北伐时响应。同时还附加了封抽、韩矫等建议封慕容廆为燕王、行大将军事的上疏。
对这种拍着马屁“跑官要官”行为,陶侃当然不会轻易“封官许愿”。陶侃将封抽的上疏报告朝廷,让朝议定夺。
陶侃回信说:“功业成就之后则加官进爵,这是古人的固有制度。车骑将军慕容廆虽未能为朝廷摧毁石勒,但忠诚仁义,尽心尽力。现在我把疏文禀报给圣上,同不同意,授官的早晚,应当由朝廷决定。”
西线凉州。凉州臣僚一致共劝张骏称凉王,领秦凉二州牧,置公卿百官如魏武、晋文的先例故事。但都被张骏严词拒绝,他说:“你们说的这都不该是大臣说的话。以后谁要是再敢说这样的话,定斩不饶!”但是凉州境内慢慢地都称张骏为王。
没多久,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