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种田(第1/2 页)
关羽安排邓生、丘荣等人卖了几匹马,在高奴城买了麦种和农具,一路西上。
一行共有三十五人。
原来有五六十人投奔关羽,拥护他做首领,一听要去种地,这一点都不酷,立时散去不少人。
种地,哪里有抢劫舒服?
王方一行六人,也跑了两个。
这两人骂骂咧咧地离开关羽南下,进入冯翊后无意中得知张济的消息,大喜,跑去投奔。
董卓部曲诸将,樊稠、李蒙为关羽所杀,牛辅、李儒投了郭恂,郭汜、张济辞职回老家,只有李傕还在积极钻营。
张济走到半路,见冯翊、扶风与安定、北地四郡交界之处空虚,索性留下做了贼寇,带着十几骑,抢掠商旅,袭击村落,来去如风。由于张济等人善使凉州长槊,人们皆称其为“槊贼”。
许攸到安邑时,郭汜、张济已经离开,只见到段煨。
许攸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将段煨说服。
段煨串联一番,带着十几个凉州勇士跟随许攸回洛阳,投了袁绍。
董卓旧部树倒猢狲散。
关羽等沿着洛水河谷向西北方向前进,很快找到一处谷地。此处正好位于上郡与北地交界处,同时也是并州与凉州的交界。
谷地平整,洛水和缓。
植被丰富,物产众多。
这谷地有一个残破村落。
听到外面动静,村中遗民偷偷从破破烂烂的门缝中向外看。
见关羽等不是凶狠的胡人,也不像凶残的贼寇,渐渐出门,小心搭话。
看村落规模,极盛时应该有数十户人家,现在只剩下七八户,都是老弱病残,一個个皮包骨头,宛如骷髅,深陷的眼窝中闪烁着饥饿的绿光。
关羽安排煮了些粥,发给村民。
村民发出微弱的欢呼,跌跌撞撞上前抢夺。
邓生、王方等忙去维持秩序。
刀槊威胁之下,村民才老老实实排队,每人分了一碗粥吃掉,有了些精神和气力。
一个老者颤颤巍巍地拜见关羽,道:“老朽李孟,拜见将军。”
将军?好吧,村民见关羽等骑战马,挟刀槊,俨然一支装备杂乱的军队,称呼其首领为将军,应该没错。
关羽道:“老丈请起。我名关羽,非是将军。敢问此村为何如此破败?壮年人都去了何处?”
李孟干枯的眼眶中滚出两颗浑浊的泪水,摇头道:“此村百姓都姓李,原叫李亭,属于参县大林乡。
十余年前段太尉击东羌,将李亭壮年男子全部征为民夫,自此一去不返,李亭便断了香火。
后来东羌虽灭,杂胡却层出不穷,本郡的郡治也没能回到富平,而是定在了南部的泥阳。
这里除了参县城还在郡府控制之下,其余乡亭全部放弃了。
李亭也不再设亭,只能叫村。
郡府不管,俺们好不容易种的庄稼,都被那些山胡抢去。
刚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要么为山胡所杀,要么逃离此地。
只剩下俺们这些老弱病残,无处可去,在此等死。”
关羽听明白了,北地郡北部的廉县(今银川市)、富平、灵州三城早已落入胡人之手,无从夺回;朝廷迫于防守压力,索性放弃了大部分地域,只保留了南部参县、弋居、泥阳三地。北地郡广袤的中部,处于混乱自治状态。
那些所谓的“山胡”,也不一定全部是胡人聚落,也有些逃出塞的汉人建造的山寨。
没有势力能统一北地郡,大家都是一个个的小山头,互相劫掠,弱肉强食。李村由于被段颎抽血,先天不足,自然沦为猎物。
关羽向李孟等人打听周边势力。
最大的势力,乃是洛水更上游一些的归德羌,盘踞在前汉归德旧城(今吴起县北)。
公元168年春,段颎大破先零羌于安定郡逢义山,斩首八千余级,获牛马羊二十八万头。
夏,段颎出上郡桥门,至走马水上,寻敌踪迹,听到诸羌在奢延泽,于是率轻兵急袭,破之。诸羌向西逃走,段颎追破之于北地郡北端之灵武谷。
诸羌慌不择路,又向南逃,路上彻底溃散,余部四千部落,全部分散进入汉阳山谷之间。
公元169年,段颎这这部分散羌主力彻底击溃,斩其主帅以下一万九千人。此前,朝廷招降了四千羌人,将其安置在安定、汉阳、陇西三郡。
至此东羌全部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