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五三年夏(第1/2 页)
五三年的夏,火热的太阳挂在空中,仿佛要把大地给烤化似的。
老旧的四九城,不少的外墙上还刷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标语。
城里人民的热情,一点儿都不比天上的太阳温度低。十里长街上,是红旗的海洋,人潮在旗海中流淌,欢笑声、歌声在旗海上飘荡……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战争,好不容易建立了新的国家,大家投入万分的热情想要建设好这个新家。可是美帝的战火又烧到了边境,一点喘息的工夫都不给人留。
全国人民紧了紧腰带,咬着牙把最亲的人、最好的东西送上前线……
现在不一样了,广播里说我们胜利了,大鼻子鬼子在停战书上签了字。这没法让人不高兴。
即使天再热,也挡不住人们涌上街,发泄着心中的喜悦。
南锣鼓巷里,到处跑着孩童,那上了岁数的老人们,也都在巷子里大声地谈论着胜利。
95号大院里,很是安静,有那爱热闹的人都去了大街,剩下来的也出了大门,在门外与相熟的人聊着心中的欢喜。
————
95号院,它和旁边的93、97号院原本是一体的。据院里住的老人说,这里曾是一座国公府,中间的这座是正宅,左右两边的是侧宅和花园。
花园现在已经消失,被各色人等占了去,建起了一间间小屋来住。所以97号院最被附近的人看不起,被称为大杂院。
懂行的人听到之后都会笑笑,然后就是轻轻摇头。你见过谁家的国公府会有倒座房?国公府的正房会只是三间?
不过这套宅院挺大,它的原主人肯定也有一定的财力和地位。
这正宅除了保留了倒座房,进了垂花门的第二进,居然有穿堂门,五间正房的中间一间是穿堂门。这在四九城的老建筑里是很少见的。
过了穿堂门是第三进,这里是正房。除了正房三间,东西厢房也是三间,厢房南也有小耳房。除了正屋东耳房旁的过道,西边的一间耳房和抄手游廊也不见了,变成了一个大通道。
到了第四进,保持了原宅的旧样,正房三间另外还有厢房和耳房。过了东过道,后面还有七间后照房,被人称为第五进。
院子被各色人占据着,住着形形色色的人。亦有那空房被军管会收了去,据说以后会统一分配。
————
二进院和倒座房被院里人习惯称为前院。穿堂门东边的两间屋和东厢房,以及厢房耳房和大门东的小院被一户姓冷的人住着。他们家可以算是院里房子最多的一户人家。就连住在中院正房的何家也比不了的。
户主冷恒泰今年四十岁出点头,是个外来户。不过他解放前就进了四九城,和何大清一起找原宅主人买的房子,据说因为形势紧张,两个人把价格压得很低。
就因为价格不高,住在他家对面西厢房的阎家,也买下了三间西厢房、一间耳房和两间西头倒座房。
冷、阎两家就占了前院的大部分房子,就剩下西正两间和倒座房三间空着。不过这些房子现在都被军管会收了去,成了公房。
冷恒泰的妻子叫江雁翎,是一个长相柔美的女人,虽然年过三十,看起来仍然像二十多岁的样子。如果她不开口,大家一准儿认为她是南方女子。
她只不过是北人南相,是一个地道的陕北妹子。
江雁翎是冷恒泰续娶的妻子,他的前妻早已亡故,留下了一个女儿叫冷涵秋,前年已经嫁人。从这个孩子的名字就能看出,他的前妻是一个读过书的女人,而且很有些文化。
江雁翎育有一子叫冷泉,现年十岁。
冷泉自从随家人搬进了这座四合院,他平日里和人少来往,话也不多。一度让他的父母认为是被宅子里不干净的东西撞克了。找一些江湖的先生看过,都道这孩子没事儿,眼睛亮着呢。
时间久了,冷家夫妻许是适应了孩子的性子,也就由着他去了。
冷泉话不多,并不代表着他傻。平日里除去上学,待在家里的时间,他只是躲在自己的屋子里看书,亦或是写写画画。
冷泉的性子冷,并不代表着他没有礼貌,对于院子里进进出出的众位邻居,该打招呼的他是一个都不会漏。
渐渐的大家伙儿都知道冷家的小子不爱说话,不过脾气秉性是个好的。也就没有人再说冷家的闲话了。
————
冷泉的性子冷,不爱凑热闹。今天全院的人都出门看热闹,唯独他一个人搬了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