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县台记者来采访了(第1/3 页)
当这个水果商人找到杨欣的时候,发现这小子的三轮车跟前,围了好些人。
和前几天相比,杨欣卖耙耙柑的生意,果真是要好出了不少。
这些日子里,杨欣四处推销的方法,取得了成效,让许多吃过了耙耙柑的人,都成为了回头客。
这些人和陈丽一样,通过口耳相传,把耙耙柑的名头给传了出去。
这年头的人,对于口碑还是很认可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所以在白天的时候,便有了很多像陈丽这样的回头客,跑到水果市场来找杨欣,想要再买一些耙耙柑回去。
杨欣对于这些回头客也是相当的热情,有时候会免去他们的零头,或者添上几个耙耙柑,就只为了让他们帮忙多宣传。
这些手段虽然简单,却直接有效,不少人都愿意帮忙宣传推荐。
水果商人想要找杨欣谈话,但是看这情况,怕是谈不了,只能等会儿再来。
他回去自家铺子的路上,遇到了几个水果贩子。
其中有一个,是经常在他那里进货的,看到他就问:“刘老板,你那儿有耙耙柑没的?”
刘老板心头微动,面不改色的问:“你想进耙耙柑卖?那柑子价格有点贵哟。”
“只要好卖,就不怕贵。”
水果贩子告诉刘老板,这几天里,有不少人问他有没有耙耙柑卖。
他觉得这个耙耙柑,应该是有市场的。
虽然价格贵了点,但在过年期间,再贵也有人愿意买单。
“我认得到一個人,他昨天在市场上进了一箱耙耙柑,说是半天不到的功夫就卖完了。现在的人都舍得花钱。”
“我铺子上有几箱耙耙柑,你去拿嘛,我还有点事,就不陪你了。”
刘老板的铺子上,还有杨欣之前放在他那里,让他帮忙卖的耙耙柑。
他只是在头两日里,向水果贩子推销了一下,发现推不太动,便没有再推过,连箱子都没拆封,却没想到仅仅是几天过去,情况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耙耙柑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后,便以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接受和欢迎。
甚至在前两日里,有小商贩刚开始还只敢进少量的耙耙柑拿去卖,可是在看到这玩意儿虽然价格贵,却卖得非常好后,也就打消了心中的顾虑,开始想要多买些了。
只是杨欣运到水果市场来的耙耙柑,数量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耙耙柑自然而然,变得供不应求。
更让刘老板等水果商人没有想到的是,几个电视台的记者,居然扛着摄像机来到了水果市场,说是要采访杨欣。
这个消息,瞬间在水果市场里面引起了轰动。
这年头的电视,还是许多人娱乐的唯一源头。
哪怕是县级电视台,收视率也不低。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虽然都是一些小事琐事,但因为是身边人的事情,同样也有很多人看,甚至还有人就喜欢看本地新闻,因为够接地气。
尤其是省台的地方新闻,更是被许多人赞誉为比八点档的电视节目还要精彩。几年后,甚至还发生过记者暗访按摩店露了鸟的事情。
不少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跑去打听原因,然后才知道,原来在这些日子里,在水果市场里面推销耙耙柑的杨欣,居然还是一个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杨欣放弃了大城市里面的优渥生活,回到农村,带领村民们培育新品种柑橘,也就是耙耙柑。
这一系列的事情,让县电视台的人在听说了后,觉得很有新闻价值。
正好县里面很有名的那个女记者,昨天也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买了耙耙柑吃,对杨欣记忆犹新,于是一拍即合,就来对杨欣进行采访。
水果市场里面,因为县电视台记者的到来,很快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
这也让此前跟杨欣达成了协议的水果商人,比如刘老板这种,看到了耙耙柑热卖的前景。
他们相信,当这个新闻播出后,蒲县不少人都会对耙耙柑感兴趣。
只要买过一次,这些人就会被耙耙柑的滋味折服。
在这样的情况下,耙耙柑虽然贵了点,但不愁卖不出去!
“这小子是有贵人相助啊……这个新闻,等于是电视台免费帮他打广告。而且大学生回乡创业,扎根农村带领村民致富,这样的新闻别说是县台,说不定还能上省台!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