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的名字,耙耙柑(第2/3 页)
子坏掉,这两个人是不会带来送给他们,便带着疑问与好奇,掰开了柑子。
结果这柑子,意外的好掰,轻轻一下,果皮与果肉就分开了,完全不像其它柑子需要好一通剥,剥完皮后,还会搞的一手汁水。
而在尝过了这些柑子的味道后,他们更是眼睛一亮,立马断定这种口感味道,一旦上市,绝对不愁卖。
“这种柑子你们有多少?我都要了。收购价可以在土柑儿的基础上,再给你们加两毛。”有老板立刻开价想要采购。
但是这个价格,或许能让牛村的人满意心动,却不足以打动杨欣。
他摇了摇头,说这个价格稍微低了点,春见柑来自日本,现在日本的红富士苹果卖的多好,大家有目共睹,以春见柑的味道,一旦上市肯定不愁卖,所以价格上面,绝对不是比土柑儿贵个两三毛钱就能打发的。
至于具体价格,可以慢慢讨论,反正正式上市要等到明年,今年只是请各位老板尝尝味道,等明年大规模上市,欢迎各位老板到牛村去洽谈、采购。
听说杨欣他们拒绝了水果老板的报价,村民们都有些担心。
因为这些年来,水果买卖一直是买方市场,都是收购方说了算。
而且在他们心里,每斤比土柑儿贵个两三毛,已经是很不错了,他们怕杨欣的拒绝会让水果老板们心生不满,对春见柑的采销造成不好的影响。
杨欣听了村民们的发言,笑着让他们安心:“春见柑的味道,大家有目共睹,我相信明年更好吃的柑子一旦成熟上市,就算价格比普通柑儿贵个两三倍,也是一样好卖。而且我看了下时间,明年春见柑上市,正好是春节前后,那个时候的水果,不愁卖不起价。伱们也别担心那些水果老板会不会心生不满,只要咱们的柑子好,他们就不会有任何不满。你们要担心的,是自家果园里面结的果子不够多、不够卖,让你们错过了赚钱的好机会。”
听到杨欣的话,村民们不说安心,但至少没有那么焦虑了。
春晓则提起了名字的事情,她不说还好,一说村民们也都觉得,春见柑这个名字确实有些拗口,好像也没有把这种柑子的特点表达出来。于是话题就此被歪了楼,村民们不再担心采销的事情。毕竟离着明年春见柑成熟上市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现在担心也没有用,反而是讨论起了要不要给春见柑改个比较顺口好记又能展现它特点的名字?这名字又该叫什么才好。
“这种柑子,口感甘甜,汁水又多,真的是甜如蜜一样,不如叫蜜柑咋样?”
“不咋样,蜜柑都有了,好像是湖北哇还是哪里的特产,你再取这个名字,不是跟人家撞名了嘛?到时候人家买蜜柑,是买我们种的春见柑,还是湖北的蜜柑?”
“甜柑咋样?”
“太普通了,甜柑甜柑,凡是味道甜的柑子都可以叫这个,哪个晓得是我们牛村的春见柑喃?”
“我觉得不如叫软皮柑,它这皮就软耙耙的。”
众人讨论来讨论去,都没有结果。
春晓在这个时候提了个建议:“我看这种春见柑,摸着软软的,像刚才有个叔叔就说了,叫它软皮柑。但软皮柑好像也没那么顺口,依我看,不如就用你们这里的方言来喊。你们这里喊软叫耙,不如就叫它耙耙柑?特点鲜明好记,顾客一问为什么叫耙耙柑,让他们一模就能知道原因。他们容易记住这种柑子,也好分辨。”
听了春晓提出的名字,村民们先是交头接耳的讨论了一番,然后纷纷叫好:
“耙耙柑,这个名字好。”
“我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顺口,好记,让人一听就能记住,也正是这种柑子的特点之一。”
“同意,我支持叫这个名字。”
“春晓你可以哟,这么快就把我们这里方言学到了,还给春见柑取了个这么合适的名字。”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都觉得耙耙柑这个名字不错。于是当天就拍板通过,让春见又多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耙耙柑。
春见雅趣,耙耙柑通俗。
春见代表着这种柑子结果成熟的季节,耙耙柑则是它的特点。
两个名字各有特点,也各自代表了这种柑子的一种特点。
在这之后,秦婆婆天天都会出门去卖耙耙柑,最开始去县城里面卖,后来不愿意给去县城的车票,就在镇上卖,反正也能卖得出去,她也就懒得再往城里跑了。
她现在也不用再偷偷摸摸,卖得光明正大。
每次去镇上卖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