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将军的高冷人设被读心打破 > 第57章 放粮现场

第57章 放粮现场(第3/6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情牵盛世恋歌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我的舰队,在墨西哥湾自由航行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穿越海贼成为赤犬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人在海贼,这个海军不太正义!

萧逸尘意识到,必须要先稳定住百姓的情绪,不能让恐慌在人群中蔓延。他登上高台,大声对百姓们说道:“各位乡亲,放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请大家不要担心。朝廷有足够的粮食来救济大家,只是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来调整发放的流程,以确保公平公正。”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让一部分百姓暂时放下了心。

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萧逸尘和林婉儿立刻召集了参与放粮工作的官员和士兵们,商讨解决方案。

一位官员提出:“将军,我们是否可以减少每户的发放量?这样可以在现有粮食的基础上多救济一些家庭。” 萧逸尘摇头否定:“不可。现在百姓们本就处于饥饿边缘,如果减少发放量,根本无法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反而会引发更大的不满。”

另一位官员建议:“那我们可以先暂停放粮,等新的粮食运来后再继续。” 林婉儿立刻反驳:“不行,一旦暂停放粮,百姓们会认为朝廷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恐慌会迅速蔓延,局面将彻底失控。”

这时,一名士兵说道:“将军,我们在检查粮食的时候,发现有一些粮食因为储存问题有些损耗,但还可以食用,只是口感和质量稍差一些。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些粮食也发放给百姓?” 萧逸尘沉思片刻后说:“可以,但必须要向百姓说明情况,不能隐瞒。我们不能让百姓食用有安全隐患的粮食,但这些只是质量稍差的粮食,总比让他们挨饿好。”

于是,士兵们开始将那些有损耗的粮食挑选出来,并在放粮点设置了专门的区域,向排队的百姓解释:“各位乡亲,这些粮食虽然有些瑕疵,但不影响食用。朝廷为了让大家都能领到粮食,决定将这些也发放给大家。如果您愿意接受,可以在这里领取。” 大部分百姓在了解情况后,都表示愿意接受这些粮食,毕竟有粮食总比没有好。

但这只是缓解了一小部分压力,粮食不足的问题依然严峻。萧逸尘决定从其他渠道寻找粮食。他安排了几支队伍,分别去京城的富户、寺庙和一些官办的仓库查看是否有可调用的存粮。

第一支队伍来到了京城的富户家中。这些富户在之前朝廷的劝说下,已经捐献了一部分粮食,但萧逸尘希望他们能再拿出一些。然而,富户们的反应并不积极。

“将军,我们已经捐了很多了,家里也没有多少余粮了。” 一位富户满脸不情愿地说道。士兵们在富户家中仔细搜查,虽然发现了一些藏起来的粮食,但数量远远不够。而且,这种强制搜查的行为引起了富户们的强烈不满,他们开始向朝廷施压,要求停止这种行为。

第二支队伍前往京城的寺庙。寺庙在平时也会有一些粮食储备,以备灾荒之年救济灾民。但当士兵们来到寺庙时,却发现寺庙里的粮食也所剩无几。主持和尚无奈地说:“将军,这段时间来寺庙求助的灾民太多,我们已经把大部分粮食都发放出去了。”

第三支队伍在官办仓库的搜索也不太顺利。一些仓库原本存放着粮食,但由于管理不善,粮食出现了大量的霉变和损耗,能够使用的粮食寥寥无几。

在寻找粮食的过程中,萧逸尘还面临着来自朝廷内部的压力。一些大臣认为他在放粮过程中管理不善,导致出现粮食不足的情况,要求他承担责任。丞相也对萧逸尘提出了质疑:“萧将军,此次放粮关乎京城的稳定,你若不能妥善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萧逸尘据理力争:“丞相大人,此次粮食危机本就复杂,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在所难免。我正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还请朝廷给予支持。”

在放粮现场,百姓们的情绪又开始出现了波动。尽管萧逸尘等人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粮食发放速度越来越慢的事实还是让百姓们感到不安。一些人开始在队伍中抱怨,甚至有人想要离开队伍,去其他地方寻找食物。

“朝廷是不是骗我们的?怎么粮食越来越少了?” 一位年轻人愤怒地喊道。他的话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队伍中开始出现一些小规模的骚动。

林婉儿心急如焚,她来到队伍中,对百姓们说道:“大家不要冲动,朝廷正在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我们不会让大家挨饿的,请再给我们一些时间。”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真诚,但在饥饿面前,一些百姓已经失去了理智。

萧逸尘看到这一幕,深知必须尽快找到大量的粮食,才能稳住局面。他决定冒险一试,向周边的郡县发出紧急求援信,希望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运送粮食到京城。同时,他也派人去调查那些在放粮过程中故意煽动百姓情绪的可疑人员,他怀疑这些人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大宋神探志星空无敌指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