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石麒麟(第1/3 页)
张敏回到了县城,就开始准备搬家的事情了!就想着把结婚的时候新做的那张楝子木床带去洪州,母亲给自己的陪嫁樟木箱也带走,其余的家具全不要了!到了洪州再慢慢添置吧。这两件家具都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两人也都有了感情,根本就舍不得丢掉,就带去了洪州新家。
1984年的9、10月间,张敏和祥城县财政局的张衍根局长先后调入洪州市财政局。张衍根局长担任排名最后的副局长,张敏则是到了下面的会计中心培训担任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
楚孝文同志调进洪州市团委后,旋即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先是对团市委的各个科室进行了熟悉,然后又对下面十几个县区的团委进行了调研,差不多一个月要跑到两个县区的团委。这一圈跑完,已经到了年尾,进入了腊月。大妹孝荷生了个千金,当报喜的电话打给张敏的时候,张敏也很高兴,就马上从单位请假回了祥城,去探望孝荷。刚刚到了洪州上班就马上请假,张敏也很不好意思。
当然,张敏也没有像照顾忠文媳妇儿那样去无微不至的照顾孝荷,只是去病房问候了一番,然后就回到了楚营家里,和婆婆、忠文两口子一起商议哪一天去喝喜面,准备那些礼物,等等。张敏就去县城买了一件儿童床,以老太太的名义送给刚出生的外孙女,然后就和忠文两人准备鸡蛋、红糖、小女孩的各种各样的小新衣服、小鞋子还有礼金。一直到孝荷的婆婆家举办完了喜面宴席,张敏才离开楚营回到了洪州继续上班。
84年已经接近尾声了!祥城县的两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杜运伟和他的哥哥杜运标每天都要去县委大院后面的小屋里进行雕刻创作,由于是凭空创作,进度很慢,没有原形可以依照,也没有旧作可以参考。别的地方先不说,说一下麒麟身上的鳞片,如何布局,如何雕刻,都要进行多次的实验,才能更加美观地表现出来。
虽然楚书记已经调离祥城,但杜运伟并没有忘记楚书记的重托,细细琢磨,慢慢雕刻,计划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座惊世骇俗的作品,就像当年的吴道子画的孔子像一样,雕刻出麒麟的标准雕像。
工程进展很慢,正所谓慢工出巧匠。即便如此,还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按照杜运伟和楚孝文最初的构思,麒麟应似是牛尾,而且牛尾朝天,很是英武。但在雕刻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力度,致使尾部石块后部碎裂,没有办法,只好把麒麟的尾部雕刻成其他形状,尾巴毛状如线盘在尾部。
杜运伟的工作缓慢有序进行着,他在没有任何现代工艺技术设备工具,更没有现在的机械化实施设备的情况下,完全就是最原始的一锤一凿慢慢雕刻出来。期间也是几易草稿,边刻边修改草图,孤独的一个十几岁大男孩,耐得住寂寞,忍受住孤独,藏在祥城县委大院里的一间小屋,日夜陪伴一块大石头。将巨石赋予生命,逐渐变成具有灵魂和生命力的石麒麟。
只要有梦在,路便会走得很远!杜运伟历时近一年,付出近三百个日夜,终于雕刻出来祥城县的标志——麒麟。
一刀一刻一世界,一锤一凿“雕”出创意人生,这不仅仅是楚孝文和杜运伟的成功,还是祥城青年的成功,更是祥城人民的成功。
1985 年祥城县县标石麒麟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优秀青年工程”,这一荣誉充分展现了祥城青年在这项工程中的卓越贡献和拼搏精神。
杜运伟也因此荣获先后获“新长征突击手”、“星火带头人”、“农村科技大王”、“十大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民间工艺艺术家”、“石雕大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一系列称号和职称。后来又去京华深造,在中国雕塑大师刘开渠的指导下技艺大进,后又在中央美术学院系统学习四年,在选材、构图、造型、雕塑等方面得到学院派真谛。石雕作品的伟大并不仅在作品本身的技艺,而在于它是否与环境相协调。当然,这都是后话。
这座石麒麟的落成,不仅成为祥城县的标志性景观,更凝聚着祥城青年的智慧与汗水。它见证了祥城青年的创造力和责任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祥城人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石麒麟被赋予这一殊荣,也为祥城县增添了光彩,提升了祥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成为祥城青年奋斗的象征,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以他们为榜样,积极投身于各项事业中,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
1985年春节在2月20日,是有史以来罕见的春节最晚的一年,除夕恰逢雨水节气。
春节前,祥城县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