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学通知书(第2/3 页)
孝文走出书记办公室,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自从高中毕业,回到家参加工作,因为不能参加高考升入心仪的大学一直耿耿于怀,又有多少个深夜难眠,无数次梦中又背起书本,和昔日的校友又走进教室……
而今,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真的如愿走入大学校园,完成多年夙愿。一定要把握机会,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完成领导的嘱托!孝文暗暗发誓!
八十年代初期,“文凭热”突然火了。一时间,社会上获取文凭的渠道越来越多,比如电大、函授、进修以及自学考试等等,党校也是其中的一个。
刚开始的时候规定很严,党校招生仅限于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其程序主要是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党校自行组织考试并录取,沿袭工农兵上大学时代的痕迹仍然很重。包括刚开始时自学考试的“党政专业”也是这样,必须要有在本单位从事两年以上的党政工作才允许报考。但没过几年后就面对社会放开了,谁想报谁想考都可以。
那个时候找女朋友有没有“三转一响”就迅速让位于有没有文凭,并且各行各业一方面有很多没有文凭的干部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另一方面还有很多有志青年在当时是没有文凭的,包括一大批返城知青和转业军人。换句话来说,按照新的要求,很多人是不具备当干部特别当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
于是,在那个年代里,上至40-50岁的中年人,下至20岁左右的青年,每天下班后都重新背起书包,纷纷走进夜校或者各种补习班“充电”,在社会上迅速掀起了一股“我们爱学习”的热潮。但比起电大、自学考试来,要数党校的文凭最容易拿到手,因为党校可以自己定招生名额、自己出题考试、自己定分数线、自己录取和自己发文凭。因此大家也心照不宣,就是党校的文凭含金量最低,以至于后来很多单位都不认,包括一些假文凭和买文凭的现象也充斥整个社会。
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干部当时都是通过党校这个平台拿到的文凭,也并不标志着他们的文化修养就有了大幅度的明显提升。事实上他们还是他们,只不过拿到文凭之后让自己随后的晋升、评职称等增加了分量而已,还有其他什么用途呢?
孝文离开尹书记的办公室,就直接去了楼下祥城县委组织部张部长的办公室。张部长也和孝文进行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最后,拿出了一张印刷精致的彩色印刷品,《齐鲁农业机械化学院》的入学通知书,递给孝文。
孝文也是心潮澎湃地双手接过那张入学通知书,又立正站好,向张部长表了决心:“孝文一定会好好学习,珍惜这次机会,绝不辜负县委和部长的重托,争取早日学成归来,回报领导,回报祥城人民!”张部长也是微笑着不住点头,看似非常满意。
齐鲁农业机械化学院,创建于1956年6月21日,是“文革”前齐鲁省13所本科高等学校之一,为工科类院校;是今齐鲁理工大学的前身之一。
1956年6月21日,齐鲁省农业厅发布“农教(56)第1377号”文件,创建齐鲁省泉城农业机械化学校。1958年4月学校迁至德城,5月更名为齐鲁省德城农业机械化学校。1958年8月25日,齐鲁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学校升格更名为齐鲁农业机械化学院。1962年10月,学院迁至齐都市。齐鲁工程学院占地面积28.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4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38万元,图书馆馆舍面积1.1万平方米,馆藏图书46万册。
孝文拿着那张入学通知书,心情非常激动,恨不得大声高歌一曲,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又想去一个没有人看见的小树林,来几个百米冲刺,直接撞击那成功的红线;还想邀几位知心好友,共举杯痛饮,含泪诉衷肠。
眼看已临近中午,孝文没有心情吃饭,也没有回单位,更没有回家,而是骑上自行车,一路猛踩,飞奔向大楼公社,直接闯进杨欣庵书记的办公室。
杨欣庵还没有下班,而是坐在办公桌前批阅一些文件,好像和孝文有点心有灵犀般地等待孝文的突然来访。
孝文看见杨欣庵仍在办公室,就没有客气“走,杨哥,喝酒去——”
欣庵书记有点疑惑的看着孝文,没有问话,而是默默收拾好桌子上的文件,和孝文前后走出办公室,一起来到大楼公社的机关食堂,挑了一张还算干净的桌子,一起坐下,喊来一个服务人员,随便要了四个菜,一瓶祥酒。
“说说吧!今天这是怎么啦?”
“我要去上学了,去上大学,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