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沐府纠纷(第1/2 页)
四月末时,广东副总兵沈希仪升调贵州总兵官,至五月中旬时贵州巡抚徐樾、监察御史赵炳然以及中军参将赵显所部都已就绪。
总兵沈希仪督率广西狼兵万余为前驱,中军参将赵显本部为后继,赵炳然督率川兵土汉兵两万余为中军,徐樾总督重庆、水西、播州(遵义)各路土司兵三万余为后军,专司运粮。
贵州方向集结土、汉兵七万余,号称十万大军,分成四段前进,沿途土司纷纷起兵追随。
云南方面沐家手中纠集的土司兵也在三万左右,云贵合军后最少也有十二万大军,其中最少六万大军要撒出去布防在二线,还要选出两三万之军在前线布防、驻扎,真正参与攻防的只有三四万人。
三四万人这已经是一支很强大的机动力量了,尤其是物资转运苦难的西南来说。
当然,也是因为山路难行,不需要太过强大的机动力量,因为地形限制根本施展不开!
在西南这种地方,打的往往都是政治仗,如果只打军事仗……这每前进一步都要打攻坚战,没多少军队能扛得住。也因为历来西南平叛都是军事为辅政治为主的打法,导致西南土司产生了一种投机心理。
即,朝廷不会把你往死里打,只要你撑不住了投降,基本上也不会挫伤自家根基。这就导致了一个恶心的局面,土司那鉴要叛变到安南,周围的土司跟那鉴眉来眼去的同时增重那鉴的影响力,也增加了朝廷收买自己的代价。
没人会跟着那鉴跟大朝廷死磕,现在很多人跟着那鉴混纯粹就是想卖个好价钱!
现在,到底该依靠武力一举扫平那鉴,还是响应西南人心、舆论,进行政治动员将依附那鉴的土司拉回来,然后要杀穷途末路的那鉴,不过是几百两赏金的时候:形势不妙,朝廷开出赏格又既往不咎,别说那鉴的部下,就是他的儿子都会拔刀子送那鉴归西。
这种时候,应该发生一些争论,可是现在云贵方面的督抚、重将、监军们都在思考另一件事儿,那就是如何安抚沐朝弼。
黔国公沐朝辅壮年病逝后,因其长子沐融年幼,嘉靖皇帝就让沐朝辅的弟弟沐朝弼暂时管理云南军事及各土司,然后两年后不满十岁的沐融暴毙。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比如那鉴造反打出的口号之一就是为沐朝辅报仇,为沐融报仇。那鉴的口号也打动了不少土司,毕竟沐朝弼是个手段狠厉的人,土司们更喜欢手段柔和的沐朝辅。当然了,这些土司最喜欢不会管事的沐融。
新的黔国公沐融在去年暴毙而死,又没有儿子,这爵位自然轮到他弟弟沐巩身上,这只是个六七岁的小孩子。
而现在,云贵集结大军平叛在即,每日大军粮草消耗不下五千两,每拖一日,就等于白白消耗朝廷的元气!
可沐家就闹了起来,沐巩的奶奶、沐朝弼的母亲李氏上奏嘉靖,要求朝中派人来接沐巩入京学习,待成年后返回云南。
结果嘉靖派出的锦衣千户还在路上时,沐巩又暴毙而亡!
直接导致沐朝弼在云南土司群体中的威信破灭,没人愿意追随这样一个毒杀亲兄,又连杀两位侄子的恶人。诚然,沐朝弼的确有枭雄之姿,可他狠辣有余,使得各处猜忌。
沐朝弼威信破灭是可怕的一件事情,因为沐家已经没有第二个能取代沐朝弼的人。这意味着云南方面的各土司兵马离心离德不愿追随沐府旗号,也将不会尽心尽力去收拾那鉴,也意味沐家内部将会爆发严重的继承权争夺冲突!
很可能还没打那鉴叛军,就会爆发沐府内乱!
如何遏制沐府内乱,尽可能保留元气用以平叛,就成了云贵督抚要员们的头疼事。
昆明,布政使司衙门。
云南基本上是土司羁縻制度,沐府对土司的管理效率、权威要高于布政使司,限制沐府扩张、剥夺省内土司种种特权就成了一代代云南布政使奋斗的目标。沐府与云南布政使司的冲突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至于争斗的胜败也不好衡量,只能说云南土司的特权不增不减还是那么多,沐府的权力依旧凌驾于各部土司头上。
赵炳然一张脸晒得通红,红面环脸浓须,脚步轻快进入布司衙门见中院赵显一众人踱步,上去问:“沈希仪走了?”
赵显一张脸也晒得发红:“走了不足一刻,还是来请战的。”
赵炳然展臂示意一起去内院,问:“他现在是个什么说法?”
“还是那一套,表示只需徐公放权,他只率本部健儿两千余,片刻攻破元江,生擒那鉴一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