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民国的国师?(第1/2 页)
想起徐真之前所说的“只有利益能触动灵魂”,再结合现在的“分清朋友与敌人”之说,夏瑜只觉得发人深省。
他的思维清晰了许多。
联想起以往接触过的革命活动,与自己在县城还没正式开始便截然而至的革命活动,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但是把这些想法放到未庄之后,他还是没有看到什么支持革命的力量。
“这里缺少革命的土壤。”夏瑜又说。
但是这次没有之前的坚决。
徐真依然没有反驳,只是接着刚才的话题,问了个问题:“这里不论其他,只论未庄的尼姑与寺庙,你认为他们是我们的敌人吗?”
“不是。”夏瑜回答。
“那么,她们是会支持我们革命的同志么?”徐真又问。
“同志?”夏瑜咀嚼着这个新词。
徐真解释道:“有共同志向者,我称之为同志。”
这种解释简直说到了夏瑜的心底,他双掌一拍,笑道:“这个称呼好!”
说完,他又说:“寺庙里的尼姑、和尚都不会是我们的同志。”
想起刚才徐真所说的话,他又补充了一句:“不排除有开明的僧侣存在,但是大部分应该不会成为我们的……同志。”
“为什么?”徐真问。
夏瑜说道:“他们逆来顺受惯了,又在宗教的的调教下,养成了一种对世界的另类看法,像这佛门就寻求什么涅盘,这种追求让他们不可能参与革命行动。”
徐真点头:“同样,只要他们保持这种状态,他们大部分也不会以什么实际行动去支持清廷。”
“我们要以有利的政策争取这样的人,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朋友。”
夏瑜迟疑道:“要是我们以更好的政策去吸引这些人的帮忙,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朋友,那在革命之后,会不会使他们尾大不掉,以至更多的人加入他们?”
徐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说佛门为什么兴盛?”
“这个……”夏瑜皱眉,“我没有想过。”
“你留学在外,所学的东西不是佛学,没有想过也正常。”徐真回想了一会儿自己学过的东西,“佛门自东汉传入东土,经梁静南北朝的乱世开始壮大。”
“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就是那时寺庙的兴盛。”
他所说的这些对于夏瑜,或者对于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都是一些新奇的东西,因为少有人会刻意去学佛教的历史。
但是对于徐真而言,只是后世的历史课程中进行的常识教育。
大致说完了佛门的发展,他说出了自己的:“那么在那个时期佛门为什么会发展得如此之快?数百年间便从一外来教派发展到能够与儒道抗衡的地步?”
不等思索中的夏瑜回答,徐真便继续说道:“只是因为那时中国是乱世罢了。”
“在两晋南北朝,连年战乱不休,百姓朝不保夕,心灵也没有依凭。”
“现世没有救世主,他们只能去找一个宗教,找一些神灵来信仰,给自己的人生创造一点希望,否则怎么生存下去?”
夏瑜悲悯道:“五胡乱华之时,北方视汉族为两脚羊,确是中国最黑暗的动荡时期之一,百姓求救于宗教倒也合情合理。”
“如果革命成功了,我们以后得生活只会越好。”徐真问道,“要是生活好了,谁又愿意去寺庙里做和尚?”
“我曾听说过那么一个故事……”
他神态平静地说道:“曾经有一个丐帮帮主,将中国的所有乞丐都统一在了麾下,人数何止千千万?”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非常忌惮这位帮主,便和他说,你丐帮一日不解散,朕一日不得安心。”
“这丐帮帮主却说,乞丐的数量是由你决定,不是由我决定的,如果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谁还愿意去当乞丐?”
“好!”夏瑜再度鼓掌,“这位丐帮帮主有大智慧!”
“天下有多少乞丐本就由皇帝决定,同理,天下有多少革命党也由皇帝决定。”
“要是皇帝能让天下安居乐业,人人都不受欺压,人人都有饭吃,有衣穿,人人都平等……那根本就不会有革命党!”
徐真笑道:“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即要以长远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
“现在不支持我们的革命的可能会被我们争取过来,成为我们的同志。”
“现在支持我们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