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页(第2/2 页)
易情根不再,到那时再讲规矩也不晚。
楚承允并不知道自家皇后转瞬之间想了这么多,他脱了披风让人去挂好,而后便兴冲冲的拉着孟氏到了桌前坐下,把字帖放到桌上后道:“瞅瞅,三郎的字可是越来越好了。”
孟氏拿过了一张展开来,端详了一阵才笑道:“是了,祁家三郎的字精进很多,瞧着也是勤学苦练过的。”
楚承允点点头,颇有些欣慰:“这字写的好以后自然受益无穷,想来也是他哥哥祁二郎督促的好,回头也要鼓励一下二郎好好盯着祁三郎的学业才是,那是个有见地的孩子,以后好好培养定然是不弱于他哥哥的国家栋梁。”
对于祁明,孟氏常听楚承允提起。
那祁家三郎的科举之路常常是楚承允陪着的,说是同路,可是实际上无形中却是让楚承允一路看着他考过来。
祁明得了小三元,楚承允在宫里就乐呵了好一阵,这种心情孟氏也能理解。
就像是精心养了一株花,瞧着它盛放的时候,总有种欣慰感。
只是孟氏也听得出,楚承允不仅仅看好祁明,还格外喜欢祁昀,不然也不会在回京前为了祁家二郎考虑周全。
给楚承允倒了杯茶,孟氏笑道:“既然相公看好祁家二郎,何不招他入朝为官?纵然科举辛苦,二郎身子熬不过,可也能通过举荐或者是捐官得个官职,也能为国效力。”
楚承允则是握住了孟氏的手摇摇头:“慧娘不知,那祁家二郎身子单薄,我虽只见过他几面,可次次瞧着他都是面容发白,身子羸弱。无论是科考还是捐官,只要不能得中一甲进士,就不能留作京官,而是要外放的,二郎怕是担不住。”
孟氏笑着看他:“相公仁厚。”
楚承允又看了看桌上三郎的字,轻声道:“商道也不错,若是做好了也是好事,至于这为官做宰的事儿,一家有一个就行了。”
这话涉及前朝政事,孟氏并没有接下,可心里却知道楚承允自有章程。
祁家和叶家都没有根基,彻彻底底的草根出身,这样的反倒可以多倚重些,值得信任。
孟氏则是转而问道:“听相公的意思,这是要让祁二郎当了皇商?”
“现在还不是时候,等等再看,这次鲁家的事情我不过是透个风,他就能知道进退懂得分寸,办的很不错,这皇商的名头最后能不能拿到,就看他的本事了。”
孟氏一笑:“祁昀着实是有福气。”
楚承允闻言,不由得道:“他自然不差福气,起码,他那位娘子是不差的。”
孟氏心里知道楚承允还记着那次过年时候的关扑之事,便挽了他的胳膊,声音温婉:“之前千鲤池空了,我让人等明年开春再放些进去养着,到时候千鲤池又能热闹起来。”
楚承允一本正经的点点头,拍了拍孟氏的手,瞧着身边除了贴身宫人外再无旁人,这才凑过去问道:“眼瞅着要过年,这京城里面过年时候最是热闹,慧娘,不如到时候我们乔装出去看花灯可好?”
这不合规矩。
话在嘴边转了一圈儿,孟氏就看到了楚承允期待的眼神,她立刻弯起嘴角,柔柔的道:“好。”
而在叶平戎的回信寄去祁家的时候,祁家阖府上下也在为了过年准备着。
祁昀手下的铺子多了不少,商队也要发放赏银,年底给他们发腊钱就是单独做了一本账,收拾了好几天才算弄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