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第1/2 页)
一死百了,人死了,什么都不说了,就算那庶子生前有罪,可他被关了这么久,也算是被惩罚了吧,再在身上定个罪,这不是让他到阎王爷面前受罪吗?下面人议论纷纷,作为一个皇帝,一个没有经历过战场的皇帝,眼睁睁的看着人死还是很有感触的。情派又抓住了机会,他们说礼派太想当然了,庶子被定罪了,也许不会乱了嫡庶,可善恶如何?庶子占了家业是恶,但他照顾兄长难道不是善吗?若他是错的,以后别的庶子遇到这种事要怎么办?家业仍然给兄长,而自己就是照看?这是在以圣人的标准在要求普通民众,一般的百姓都是逐利的,有好处的事他们才会做,没有好处他们为什么要白白付出?子贡赎人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吗?庶子是侵占了胞兄的家产,但他也赡养胞兄,同时还令家业得以延续,并惠及他人,这本是一举三得之事,虽有些不合乎礼法,可特事特办也是可以存在的。面对这种说法,礼派犯了个错误,举出了太、祖,他们说若是如此,那太、祖留下的那条规矩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做?一些王爷的嫡子身体不好,是不是能把王位让给身体好的庶子?……沉默、平静,当时的京城成了一个大漩涡,就算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皇子也能感受到了其中的危险,他还记得当时就连娘娘们都不敢在随意笑闹。天子守国门,王爷护国土!这句话说出来肃杀大气,其中却带着累累白骨!早有王爷不想干这个事了,在太、祖的规矩下,王爷们并没有太多的兵权,他们本已站在荣华之上,再去冒死拼杀,也不可能更进一步。既如此为什么还要折腾自己?折腾自己的孩子?没有人说话,但每个人都盯着建文帝,等着他的反应,随时等着扑上来。情派这次也沉默了,他们知道这话是不能争的,只有看建文帝的反应。三天后,建文帝的反应出来了,庶子依然是有罪的,但礼派几个领军的人物被下了诏谕,之后流放的流放,丢官的丢官,他的岳父陈吉晨就是当时礼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不过情派也不算赢了,虽没有人被下诏谕,一样有四人被流放,十二人降级,六人丢官。大议礼之争就此结束,为此事共死了六名大臣,其中两个是三品大员,一个死在了诏谕里,一个死在了流放的路上。&ldo;正德,你说太、祖为什么要定下这样一个规矩?&rdo;南安王充满了纠结。如果没有这条,朱纳早就是世子了,他也不用在现在这么左右为难了。左正德沉默了片刻:&ldo;太、祖同我们不一样,他生在乱世,而当时,蒙人执政,待我汉人入猪狗,太、祖应是不想我大汉子民再过那样的日子,所以以此为决心。我想太、祖也是没想到会有这么一个后患的。正如太、祖没想到令王爷们都定居在京城,会令京城房价猛涨。&rdo;&ldo;正德你……&rdo;南安王哭笑不得的看着他,左正德道:&ldo;现在还不显,但以后说不定这满京城住的都是王爷了。&rdo;&ldo;正德……&rdo;&ldo;王爷不要觉得这是小事。太、祖时期六个王爷,太宗时四个,先祖五个,这就十五个了。而王爷的府邸又有规矩,只是王爷您自己的府邸就占了几乎半条街,这京城虽大,可也装不下这么多王爷的。好在这事还不用王爷发愁,估计那要几代之后了。&rdo;左正德说着还点点头,南安王知道他是想化解自己的郁闷,只有跟着一笑,不过之后还是忍不住叹气,&ldo;照你说,还真的要立纳儿了?&rdo;左正德想了想,道:&ldo;王妃如何说?&rdo;&ldo;她自然也是心疼纳儿的。&rdo;左正德一怔,过了一会儿才道:&ldo;其实此事王爷尚不用急。&rdo;&ldo;是不急,可总要解决。&rdo;左正德摇摇头:&ldo;我说的不急,是说王爷可以再等个一二十年。王爷正春秋鼎盛,大公子又已成人,马上就可以说定亲事,若王爷待嫡孙长大……&rdo;南安王眼一亮:&ldo;对,你说的对,还有嫡孙!&rdo;&ldo;王爷以后还要保重身体。&rdo;南安王哈哈大笑,&ldo;孤的身体,就是再活个五十年也没问题!&rdo;左正德看着他面带微笑,心中却没有多少喜意。他虽给出了一时之计,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南安王身体不错,却并不是所有的王爷都如此,其实就是南安王又如何保证自己能等到嫡孙长大?一面是嫡庶大礼,一面是太、祖规矩,到底要如何破解?而此时,南安王妃正怔然的看着面前的东西,她没有想到真的要走这一步。公证的说,南安王待她不错,虽说早年有一个苏苏,可这些年也只有一个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