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辛朝歌执意和叶梓楠一起上站台,“我又不要票。”
急切的人群难以蠕动,人们拼命地向前挤着,导致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检票,因为有的人跨栏一般跳过了关卡。
叶梓楠两腿走上站台,不蹦不跳,尽管非常拥挤,但辛朝歌还是把他送上了车,还有点儿意犹未尽的不想下来。
叶梓楠催促道,“要开车了,快走吧。一会儿多危险哪,行了,我都上了车了,你回去吧,辛巴。”
辛朝歌恋恋不舍的待到了车门关闭的前一秒,依依惜别,“那我走了啊,再见。”
叶梓楠也冲他招招手,“再见。”
下了火车的辛朝歌好像一下子失去了什么,目送着火车渐行渐远,喃喃自语,“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翩然时光
作者有话要说:我就知道大家都不喜欢评论
明月不谙离恨苦。
叶梓楠上了回乡的火车,辛朝歌一个人落寞的登上了回学校的公交车。
公共汽车上人不并多,所以还有空座位。
辛朝歌坐在一个临窗的座位上,用手托着下巴,开了窗缝,吹着并不新鲜的空气,一想到那人已经踏上了回乡的旅程,心里就变得空荡荡的。
辛朝歌把头探出窗外,不知道这怎么地,就想起来以前高中老师教过的一首圆锥曲线的破歌,歌词写得还挺矫情,不知道借用了哪种旋律。
“如果我是双曲线,
你就是那渐近线;
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
你就是那坐标轴。
虽然我们有缘,
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
然而我们又无缘,
漫漫长路无交点。
为何看不见——
等式成立要条件。
难道正如书上说的,
无限接近不能达到。
如果我是双曲线,
你就是那渐近线;
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
你就是那坐标轴。
虽然我们有缘,
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
然而我们又无缘,
漫漫长路无交点。
为何看不见——
等式成立要条件。
难到正如书上说的,
无限接近不能达到。
为何看不见——
明月也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千里共婵娟。
此事古难全,
但愿千里共婵娟。”
数学上的很多东西都是悲悲切切的,平行线,异面直线,双曲线,很多东西,都是相爱相杀不能相见的凄婉。
而这边的叶梓楠毫不知情,也不解风情,或者说实在是没那个条件,此时,站在火车上的叶梓楠早就不会思考了。
因为在狭窄的火车过道内,叶梓楠被人挤得神志恍惚,七荤八素,五脏六腑都要颠倒了。
这边一人推,那边一人拱,叶梓楠先是在心里问候了铁道部的祖宗十八代,后发觉到这种叫骂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也没有战斗力,没良心的人欺师灭祖,怎么会在乎是不是被骂了“草泥马”。
叶梓楠于是转向现实,开始思考站票是如何计算卖出数量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火车车厢,叶梓楠明白了,原来铁路部门认为车上的乘客都是四四方方,标准偏瘦的姣好身材,可供罐装。
且不说身材问题是不是国统局给错了数字,单说行李架就根本设计的不合适,也不够使。
“经济学十大原理”中有“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叶梓楠在回家与不回家之间选择了“回家”,在站票与不回家之间选择了前者,从而也就决定了他这种无立锥之地的现状。
1984年4月27日,当时的美国总统R里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演说中说道:“在最短期内完成最大进步的,不是组织最严密的社会,也不是天然资源最富的社会,而是人民获许自由创造、竞争和建设;人民获许自由思考、自由作经济决定,及从负担风险中取得利润报酬的社会。美国深信奖励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自由人建立自由市场,可促成人人获益之发展。”
叶梓楠开始疑问,难道是因为一直是国家垄断,所以铁道事业发展的如此不尽如人意吗?后来再听说有私人承包修铁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