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2/4 页)
地方,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一些人不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打人十八层地狱,永无出头之日吗? 金如民呀金如民,算你吉星高照,有机会参加这场伟大的斗争,也是苍天有眼,为你提供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
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旋律响彻云霄,全国都剑拔弩张。
经过培训,金如民心明眼亮,豪情满怀,开进了红烽公社,在红烽大队安营扎寨。
说老实话,金如民对河套农村并不了解更谈不上熟悉,他是城里长大的孩子,父母又都是市民,没机会接触乡村生活。土改他没赶上,走上工作岗位,也下过几次乡,只不过走马观花,仅见其皮毛而已。
这次到红烽,他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十分穷困,比方苏家的住房,还是解放前的,风吹雨打,已经奄奄一息了。
金如民的心震撼了,他有点不明白,这么多年,红烽的经济咋就没个进展?他是从银行出来的干部,考虑问题,有他独特的视角,这与他心中欣欣向荣的农村差十万八千里呀!
第一次他和大学生方力元吃派饭就是一个目瞪口呆。
在车倌苏凤河家的炕上,连毡子都没有,土炕用米汤浆得光可鉴人。苏凤河女人正忙活焖米饭,落地不久的娃娃屙下一泡屎,女人上炕,手一划拉,收到簸箕里面,然后,捧把柴灰,把炕蹭干净,自己的手照此办理,用灰搓净,继续做饭。
家里有个陶瓷脸盆,没肥皂也没手巾!
大学生目不忍视,皱眉龇牙,金如民不住瞪他。正是考验知识分子有没有劳动人民感情的时刻!
这就是红烽大队。
躺在冰凉的队部的土炕上,金如民思绪万千,这地方的“四清”
还咋搞呀? 只不过一闪念:据说,这地方可不简单,古时候过去了王昭君,现在还有地主刘玉计哩!
印证了毛主席的伟大论断,阶级斗争无处不在。
红烽的生产不发展,就是阶级斗争盖子没有彻底揭开的缘故。
文件上反复强调,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啊!
金如民开始以火药味浓浓的目光审视红烽的历史和现状。
他一再敲打自己:“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
这根弦得绷得紧而又紧,绝不可麻痹大意。
金如民坚守了自己的理念,当水汇川向他说,刘玉计那叫甚地主时,金如民严厉地批评了他。
后来……
金如民有些不堪回首了。从撤出红烽,他还没来得及认真回味回昧“四清”的果实,自己的厄运就开始了,当他自己也陷入地狱的时候,才有心境去体会一下被他打人地狱中的人是什么滋味。
从那以后,金如民最不想回忆的,就是曾经认为辉煌的“四清”。
他只要一想到红烽,就情不自禁想到刘改芸。
风华正茂,如花似玉的刘改芸,刘玉计的女儿,是他“四清”果实中最鲜艳饱满,也是最枯萎的一颗。
落在地上的果实,是不可能再回到树上的,尽管它本不该先落下来。
“四清”以后,金如民再没去过红烽,有了“文革”中自己的一番经历,他可以想象到,刘改芸过的是什么光景,何况她还是个身背骂名与污点的女人!
他几次见到水汇川,连向他打问一下刘改芸境况的勇气都没有。
水汇川的一双眼睛洞若观火,清楚他的心思,目光明白无误地告诉他:“那还用问呀? 地狱的滋味你也尝过! ”
是的,自己的爱子死了,从某个方面看,儿子还是幸运的,不用再忍受心灵与肉体的折磨了。
她呢,身背重负,还在人生的路上艰难跋涉。
“唉,刘改芸呀……”
结束“四清”以后,他第一次这样呼唤这个女人的名字。
月光淡下去,晨曦露出来。
金如民想好了,他要到结发妻子和儿子的坟上去,看望看望母子俩。许多年来,诸事冗杂,他一直没去过。
金如民不惊动别人,骑自行车向城镇东北的一片坟地走过去。
亲人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使他阵阵酸楚。
天蒙蒙亮,路上行人还不多,往坟地来的人更少,既不是七月十五,又不是腊月三十,祭奠亡灵的人寥若晨星。
金如民被一条新开的渠挡住去路,他恍然大悟,多年不到此处,他已陌生了,那年挖排干,一条支排从这里经过,他早忘记炫书ūmdtΧt。còm网,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