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2/4 页)
就准备好了底稿,即使记者没有提问,他也会提出!
“如果,我们漫步在17世纪以前,我们会发现那是一个神权、教会统治的年代,那个时候,教会的力量仍然阻碍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天空立法者开普勒,近代力学基础奠基人伽利略就处于那个黑暗的时代。肆意的散发着自己的光芒!因此意大利成为了世界科学中心。”
而朱诚的身后也出现了伽利略的全息投影,他手中的鹅毛笔在羊皮卷做着笔记,手中的可以“将苍蝇变得和母鸡一样大”的显微镜在他身边转动。
“1633年,年近七旬而又体弱多病的伽利略被迫在寒冬季节抱病前往罗马,在严刑威胁下被审讯了三次,根本不容审辩。几经折磨,终于在1633年6月22日在圣玛丽亚修女院的大厅中,由10名枢机主教联席宣判,主要罪名是违背1616年禁令和教义。”
这个大厅同样出现在了朱诚的背后,高度还原了那段审判。
高举着的书籍,挥洒的圣水,咏叹调的宣判声,猎猎作响的长袍,伽利略身影的悲怆,艰难的跪在冰冷的石板上,在教廷写好的“悔过书”上签字,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1637年,双目失明。1639年收了最后一名学生维维亚尼,直到1942年1月份去世的时候,他依旧在从事着科学研究,和几个学生还有朋友讨论着设计机械钟、碰撞理论、月球的天平动、大气压下矿井水柱高度等等内容,终于在8号合眼。草草下葬。”
第一百四十二章 迁移(求订阅!)
人们铭记着比萨斜塔上伽利略挑战上帝的壮举,却忽视了他在神权下瑟瑟发抖的现实。
而这个全息投影不断播放着伽利略的晚年落魄的生涯,躺在躺椅上,与助手和学生谈论着一个个的话题,指着天上的行星描绘着一个个公式,诉说着人世间被上帝隐瞒的真相。
“在文艺复兴的浪潮下,把意大利送上了世界科学的巅峰!而1633年的审判无疑把意大利所有的科研都打入了谷底,他们在最困难的环境下进行着科研上的前进。但是挡不住第二个世界科研中心的崛起。”
“17世纪初,随着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学会凝聚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我们耳熟能详的牛顿、胡克、波义耳以外,后来的代为、卡文帝许、道尔顿、法拉第、托马斯·杨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科学家。而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引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更是缔造了一个日不落帝国,英联邦。”
“随着牛顿在1727年死去,英国的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极具衰弱,遭到了第三个世界科技中心的挑战。”
伴随着他话的是不断出现的是这些人物的成就,包括著名的牛顿的三大定律的公式、牛顿的微积分总结、牛顿对光学的贡献。他站在阳光下,通过三棱镜折射出了七色光芒。这是著名的色散实验,而这个实验在第一次波粒战争中,将波动说送上了断头台,让微粒说占领了物理界的主流!
那个时候牛顿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人物,没人敢质疑他的结论,他的《光学》发布之前,他就已经出版了《数学原理》,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力学体系。
他那个时候,已经是国会议员、造币局局长、皇家学会主席。仅凭这三项身份,足以奠定他的话语权!当然他利用职权打击他认为的敌人胡克的事情,也从来没人提起。
“18世纪法国发生了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博爱、平等、皿煮的思想,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带着法国走上了世界科学中心的位置!但是奇怪的是,他们没有超过英国的经济。在他们沉浸在院式科研之中不可自拔,不注重转化科研成果,不注重利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他们理所应当的衰败了。”
法国那段时间的伟人很多,但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寥寥无几,这与他们封闭的科研环境有关,闷在罐子里的科研,终究不能发酵出美酒。
“1918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线,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条约》,失去了14%的国土,10%的人口,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和75%的铁矿石,还有超过1半以上的国内各项资源。悬而未决的战争赔款上限,如同一把利剑一样,悬在德国人的心头之上!政权的变迁,如同吃饭一样快捷。”
“这个时候的德国,大学实验资源紧缺,教授工资不足以养家糊口,1919年到1925年的275个科学会议中,有165次没有邀请德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