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的那一群鱼,现足有十来二十条!清一色的斋鱼!
在自己围起来的“泥巴墙上选一个低的地方挖了一个小口,再在围起的小水坑之中开出几条小水沟,把水引出去,看着水缓缓流出,赵海生知道这一群鱼是跑不掉了。
看看已经差不多了,赵海生提起竹篓往家里走去。8o年代中期的渔村,是真正的靠海吃海,家里没吃的了,就可以象赵海生这样到海里抓一点。
当然,也只有这个年代才能这样,在他的记忆之中,十几年之后的这里,别说虾蛄,连条小鱼苗也看不到了,而现在这种大小的虾蛄和小鱼还没有人愿意吃!
从后世而来的赵海生对这种真正的新鲜海货自然是特别钟情,毕竟那个年代可是海里只要能吃的都吃得一干二净,这种只有两个手指大的天然虾蛄在后世可得卖上三十来块钱一斤,而且还是可遇不可求。
回到家里,赵海生把虾咕洗干净放进锅里,加点油和水,猛火一煮,闻到香气的时候就起锅,斋鱼就用小刀把鱼肚子里的内脏掏出来之后,放水清煮,再撒上一些盐,加两片姜,一锅泛着油光的鱼汤就做好了。
饭是早就已经煮好的,一起端到桌上,赵海生坐下来先是喝了几口鱼汤,那个鲜美让他感觉到自己全身的毛孔都不由得张了开来。
姜能去腥,又暖胃,是做鱼汤的好材料,但是前提是鱼得新鲜!
这些斋鱼虽然个头不大,但是条条都长得浑圆,这清水一煮,所有的味道都出来了,这种鱼汤,喝的就是这一口汤,鲜美,现在的水质好,海水都没有受到污染,鱼的味道自然就好。
美美地喝了一碗鱼汤之后,赵海生拿起一条虾蛄,先把头摘了,然后两只手捏住虾蛄的两头,象蛇一样抖了几下,再用手从旁边剥开来,很快整条虾蛄肉就剥了出来。
虾蛄不大,赵海生就把整条都塞进嘴里,一咬,甜,这种甜不是糖的那种甜,而是新鲜的食材天然之中形成的那种清新的甘甜,这种甘甜就是海鲜的魅力所在!
就着鱼汤和虾蛄,赵海生吃了两大海碗的饭,摸了摸已经饱到不行的肚子,才终于停了下来。
把碗筷洗干净收了起来之后,赵海生站起来走到外面去。
绕着村子里慢慢地走着。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来钟了,农村里没有什么娱乐,这个时候全村除了一些在屋前屋后乘凉聊天的人之外,安静无比。
海风徐来,满天星斗,人声呢喃,不知不觉之中,赵海生就走到了海边。
夜色之中的大海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只是偶尔看到几点散落在四处的灯光,这些灯光在慢慢地移动着,他知道这是小渔船上的灯光,正有人在打鱼呢。除此之外,就是一片寂静,只剩下风浪轻拍着沙石而出的沙沙声。
赵海生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潮湿的海风舔在自己的脸上那痒的感觉让他的心似乎也活络起来:
“似乎是差不多是时候去去看看了。”。
第一卷大海啊,我的故乡!第六章忽如一夜春风来 这年头的交通远没有后世的方便,不要说什么小车、摩托车,就算是自行车也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哦,应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买得起,起码在赵海生的这个村子就没有一个人买得起自行车。
自行车在这个时候还是三大件之一呢,计划经济还没有完全过去,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都还只能凭票购买,既是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权力的缩影。
这个时候要出门基本上就只能靠走。幸亏赵海生想去的地方还不算太远,走路小半天也就可以了。
赵海生的村子所在的镇叫海潭镇,他要去的是海潭镇的镇中心,在他的记忆之中,那里将会建一个码头,但是他记不清那个码头是哪一年建的了。
在他的记忆之中,当这个码头建起来的时候,那种深海的大渔船和大的拖网也就出现了,大量的海鲜就从海里抓起来,海潭镇的这个码头也因此而繁荣起来。
抓住这个机遇是赵海生计划之中的第一桶金,所以他必须搞清楚这个码头到底建了没有。
沿着沙滩一直往前走,足足走了小半天。
当赵海生来到他记忆之中的那个码头所在的地方之后,他惊讶地现一块块巨大的青石已经垒在了一边,近百个工人正肩扛手挑地干得热火朝天。
这码头竟然已经开始建了!
“大叔,这是在干什么呢?”
赵海生看到一个工人抱着的那块石头就要掉下来,赶紧上去帮了一把手,然后顺口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