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5 页)
佳人。
【赏析】:
这首词一首写暮春景色又表现作者惜春情怀的小词。上片写伤春,通过三个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写晚春景象:花褪残红、燕子低飞、柳絮如飞,寓情于景色之后,表达了对将逝之春的留恋。下片伤情,伤佳人之难得,作者后半生时贬时复,因此宦游中每每触景生情,此次又被佳人的笑声搅起了情思,平添了几分惆怅与烦恼。全词感情细腻委婉,为东坡词中别调。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去,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解】:
1。芒鞋:草鞋。
2。向来:这里有“方才”、“刚才”的意思。
3。萧瑟:风吹雨打树林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贬官黄州时。通过途中遇雨一件生活小事的记叙,表现作者谪居时,胸襟开朗,性格旷达。上片写途中遇雨,却处之泰然。下片首两句词意略转。这首词尽管是作于负罪放逐的处境之一,却丝毫看不见作者羁旅飘泊,宦途失意、抱负莫展的抑郁悲苦之情。这首词写得风趣、幽默,在谈笑中受到启发,在机智诙谐中得到美感。
*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注解】:
1。从教坠:任凭杨花飘坠。
2。有思(si4):有愁思。原韵“全无才思”,此处反用其意。
3。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谓相思极苦,思念之情愁坏了肚肠,故眼也倦慵懒睁,欲开还闭。
4。梦随风万里:杨花神魂颠倒地随风飘着。
5。难缀:难以连接在枝头。缀,连接。
6。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杨花有三分之二埋入泥土,有三分之一随水流去,意谓春色随杨花的飘落而去。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和韵词,拘束颇多,实为不易。词人另辟蹊径,着墨写扬花的神态,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表面上随物赋形地绘出杨花飘坠,实际上却刻画出了一位思妇的伤感和幽怨。上片以杨花喻春怨的少妇,词中柳絮与梦的互拟使状物极为传神。而下片重在议论。全篇托体高远,寄意遥深。沈际飞有:“只见精灵,不见文字”(《草堂诗余》)之评;沈谦有“直上言情,非复赋物”(《填词杂说》)之誉。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注解】:
1。漏断:计时器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夜深。
2。幽人:幽居之人,指作者自己。
3。“拣尽”句:含有良禽择木折意思,表达作者不肯随波逐流的孤傲品格。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元丰(1082)冬,苏轼被贬黄州。上片重写幽人,在昏暗的月光下,因苦闷不能入睡而起身徘徊。下片写孤鸿,引出内心隐恻,深藏的苦衷无人能解。以精炼的笔墨,生动地描绘了孤鸿的形象,它幽独冷落,而高洁自赏,不被理解,却决不随俗浮沉。这也正是词人当时的反映。“拣尽寒枝不肯栖”为全篇主旨。全词以人、人鸿互喻,亦人亦鸿,浑化无迹,境界极为高妙。黄庭坚极推崇此词曰:“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