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5 页)
杜甫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注解】:
1。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2。“露从”句:此日当是白露。
3。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4。长:一直,老是。
5。未休兵:当时叛军史思明部队进攻洛阳,与唐将李光弼交战。
【赏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听着声声雁鸣不禁触景生情,深深思念故乡的明月和战乱中久无音讯的手足兄弟,全诗充满了悲凉忧伤的情绪。前四句句句写景,但却字字忆弟,不着“一”忆字,而忆反更深。后四句由暗忆转向明写,战乱阻隔了兄弟,摧毁了家园,生死茫茫,世事忧心!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
天末怀李白
五言律诗
杜甫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chi1mei4)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赏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五六句词义一转,语增悲愤。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最后两句,把李白与爱国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唐宋诗醇》评此诗说:“悲歌慷慨,一气卷舒,李杜交好,其诗特地精神。”
�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五言律诗
杜甫
远送从此别,
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
三朝出入荣。
将村独归处,
寂寞养残生。
【注解】:
1。“几时”两句:这是倒装,意谓想起昨夜在月光下举杯送别的深情,不知几时重得此会。
2。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
3。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4。出入荣:指严武迭居重位。
5。“江村”句:指送别后独自回到浣花溪边的草堂。
【赏析】:
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依,自不待言。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景,盼望重聚。接着赞美严武的政绩声望,抒发自己在严武走后的孤独寂寞之感。写送别后的心境的孤独无依。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此诗平中见奇,沉郁悲凉。
�
别房太尉墓
五言律诗
杜甫
他乡复行役,
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
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
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
莺啼送客闻。
【注解】:
1。行役:本指因军役、劳务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