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页)
☆、第九十三章 姚大人的真实用心
我听得暗暗惊诧,这还是当日那个把女儿送去给鹰眼玩弄的姚大人吗?怎么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大义凛然,思路清晰,推理合理,语言雄辩。更兼态度强硬,丝毫没有谄媚之态。
难道我当初看错了他,他难道只是笃信“小不忍则乱大谋”?
皇帝闻言叹了口气道:“爱卿所言甚是,只可惜此战胜算着实不大。”
姚大人又回答说:“恕臣鲁莽,依臣拙见,此战胜算可达八成。”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我隐约听得“胡闹”、“信口雌黄”等词汇。
我虽然觉得对外不可一味低头,但他竟然说自己有八成胜算,这也太过自大了吧。若是神州全盛之时,那定然有此把握。可惜如今朝纲败坏,大厦将倾,国库空竭,边关松懈。我们甚至连军队都不曾认真训练过,就那支只会坐吃军饷,抢劫平民的兵痞,怎么去抵御外敌?
我不禁想起现代时军事上的一帮人,他们有着爱国的红心,这固然好极。但他们有时稍显自大的言论实在让人有些无语。整天在那儿YY祖国军事超强,赶英超美,称霸世界……唉,罢了罢了,真实情况如何谁都不知道。我只晓得我们莫名地用本来可以改善民生的钱,买了好多美国国债,供给美国人胡吃海喝。而新浪军事的有些人还以为我们这是很赞的投资……囧,想必他们家没有挣扎在贫困线的人,所以才能如此无视同胞疾苦,空喊着祖国威武。
又扯远了,我一抬头,发现皇帝正疑惑问道:“怎么会有八成?”
姚大人说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朝将士久未作战,定然摩拳擦掌,以待手刃夷狄。凭此便可有五成胜算。”
“那还有三成呢?”皇帝问道。
“剩下三成就要靠陛下了。”
众人闻言皆摸不着头脑,可未待大家反应过来,姚大人忽地噗通一跪,磕了一个头,抬起头来目光灼灼地看向皇帝道:“请陛下恕臣冒昧。”
皇帝有些急着想听答案,便说道:“爱卿平身,尽管畅所欲言,朕不治你的罪便是。”
姚大人依旧跪着说道:“能迅速提高士气的方法就是,陛下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朝堂众臣哗然,皇帝脸上变色。跪在金銮殿上的姚大人仿佛成了全场聚光灯的焦点。
“你是说,让朕前往边关?”皇帝语气有些不高兴。
姚大人磕了一个头,道:“臣深知此言僭越,但为国为君,这都是臣必须要说的。因为御驾亲征是此战制胜要诀。为何蒙狄常年来驰骋草原,因为每一战,他们的单于或王子都要亲自带兵,如此才会有高亢士气。我朝此战至关重要,胜了便可扬眉吐气,败了便难以立威于北疆。恳请陛下御驾亲征,只此一战,便可一劳永逸。”
这话说得真漂亮,先告诉皇帝,御驾亲征又不止你一人,他们蒙狄也是这么干的。然后又安慰皇帝说,只此一战,一劳永逸。多么诱人啊!
皇帝低头沉思,此时一位武将出列奏到:“启禀陛下,依臣所见,姚大人此言不妥。”
皇帝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连忙道:“葛将军请讲。”
我看了看那位葛将军,身为武将,却没有临战的气场,看来更像是个守城之人,不像锐意进取的将领。唔,可能是类似于李广一类的将军吧。
果不其然,他说道:“士气固然重要,可我朝将士久无应战经验,只恐实力稍逊。”
姚大人站起身来,慷慨激昂地说道:“葛将军此言差矣,久无经验就是永远不去迎战的理由吗?若是如此,是不是北狄打来京城,我们都要一直退避呢?”
众人闻言哗然,看得出来,很多人倒向了主战一边。
葛将军回答说:“并非不能战,只是时机不适合。如今已是夏末,接近秋天,草原上冬季来得早。我朝将士不适宜在秋冬季节作战。”
姚大人冷笑道:“照将军所言,我们应该一直拖到明年开春才应战了?”
葛将军道:“正是。”
“可笑!”姚大人说道,“不是我们不应战,北狄就会不动手的!何况,天气寒冷,尽可以补足冬衣,这又有什么问题?”
我心里暗自摇头,一战和二战时,德国人进攻苏联就是在冬天吃尽了气候的苦头。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
战争嘛,天时地利人和,占两样才能有较大的胜算。如今天时地利皆被北狄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