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4 页)
退,那泛着乌光的长达两米的甲克、大螯、长腿表明了它的身份——海蝎子!
火把稍远的地方还影影绰绰有它的同类,在火光的刺激下快速后退,有的退回了河中,有的消失在巨大的石缝、石洞中,有的就在据火光约十米的地方与张凡虎等四人对峙。
耳边蝙蝠蝠飞翔的扑拉声逐渐减小,四人都看着前面,没空在意头上、身边的蝙蝠群。
海蝎子应该不是吃素,对这张凡虎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那最后的一线希望是留给无奇不有的大自然的。
当洞中回归寂静的时候,智力三人都看着神色严肃的张凡虎,现在可是个关键时刻,是前进还是后退可就得看他的决定了,智力等人相当于把自己的命完全交给了他。
火焰在继续燃烧,对峙还在继续。但是突然出现的一幕打破了这种局面,让四人再次一惊。
只见浑浊的河水中突然爬出来一只半米长的巨大扁形虫,它一边爬动一边用那修长的触须向着四周扫动,这就像是蚂蚁在探路,当一只触须触碰到身边那只与张凡虎等人对峙的海蝎子时,海蝎子三十几厘米长的大螯一下钳住了这只送上门来的猎物,然后尾部的长尾不顾它的奋力挣扎钉入了它的嘴。
这只外表咋一看如蝎子的赫然就是三叶虫!可以说张凡虎是第一个看见活着的三叶虫的人,当然,那数块在一九六八年夏季在美国发现有现代鞋印的三叶虫化石一直是张凡虎心中的阴影。
后面的数只海蝎子围了上来,这只“守株待兔”的海蝎子抓住美餐窜进了河水中,与它相近的两只也紧随其后,显然是不轻易罢休。其余的海蝎子骚动了一下,然后慢慢各自行动,有的守在河边,有的直接冲进了河水,还有的向着张凡虎等人爬过来。
张凡虎看着刚才爬上来一只大型三叶虫的河边,看着那密密麻麻的的细脚印再次感到了一种不可思议。三叶虫虽然种类多,生活习性也有很大的不同:大多适应于浅海底栖爬行或以半游泳生活;一些在远洋中游泳或远洋中漂浮生活;有的三叶虫钻入泥沙生活;有的在松软或淤泥海底爬行生活。
虽然有这么多种三叶虫,但是无一例外的它们都是完全的水生动物,就像鱼一样不可能爬上岸来。海蝎子本就能上岸短暂生存,所以现在出现在张凡虎面前的水陆两栖海蝎子虽然让他吃惊,但一想也是符合进化的,但这三叶虫进化的巨大跨度之大却让张凡虎难以置信。
在泥地中生存的三叶虫类型头部结构坚硬似扁铲,便于挖掘。尾小具尖末刺,用以在泥沙中推进;那些在海底沙地上爬行捕食的三叶虫肋刺和尾刺均很发达,使身体不易陷入泥中;营漂浮生活的三叶虫身体长满纤细的长刺。
但是刚才出现的那只三叶虫简直就是进化的完美体形,把不同的功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那坚硬的壳即使是两米长的大海蝎子的巨螯也没能在第一时间夹破,只是像一个扁形的金属罐被夹凹进去并没有收到致命创伤。但它毕竟是遇上了天敌,海蝎子丰富的捕食经验和另一只大螯和毒蝎尾的运用,这只三叶虫也难逃一死。
除了外壳坚硬外,外壳的构造也极为有趣,头部是尖铲形,不仅善于挖掘,而且可作为重要的攻击武器;蝎尾扁平但是很粗大,划水、潜行推进、攻击都极为合适;那十几对短腿爬行虽然不太快,但是在水中运用却极为有用。张凡虎看着有些扁平的小腿,甚至推测出它很有可能用来搅动水流是自身在水中灵活游动。
那只两米多长的海蝎子是所有外出的蝎子最大的,它向着张凡虎四人爬来,四人都做好了一拼准备,海蝎子虽然强大,攻击、防护力量都极强,并且有不明强度但是量绝对多的毒液,他们都不敢小觑,但也丝毫不惧,它那相对于四人来说很慢的攻击速度是他们巨大的优势。
当这只海蝎子距张凡虎等人只有数米时,那些地面上一掌来高的细缝中却传来了沙沙的声音,然后一只只三叶虫从中爬出,径直爬向那些乌黑腥臭的黑色小颗粒——果蝠粪。
蝙蝠粪便可用作一种中药叫夜明砂,用于清热止咳,疟疾,淋病,对眼疾也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年代越久药用价值越高。数千年传承发扬的中药就是这么神奇,三叶虫却把它当成了食物,这在昆虫中也是很常见的。
一场捕食与被捕食就在四人眼前发生了,三叶虫数量极多,水中、石缝中、干结的蝙蝠粪、泥土中都不断爬出来。它们的生物钟似乎是受蝙蝠的活动影响,当蝙蝠飞出去后就是它们的出动时间,把它们作为食物的海蝎子当然也是这时候出来。
火把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